石生虎 關曉嵐
(甘肅省天祝縣第三中學,甘肅 武威 733206)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強調要讓每個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同時也體現(xiàn)了每個個體在數(shù)學教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每個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所以,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簡稱“學困生”),消除課堂教學中的學困現(xiàn)象,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所要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大多數(shù)學困生對數(shù)學學習存在畏懼心理,普遍缺乏興趣。課上聽不懂,課后不會做題,不想做題,對學習沒有正當?shù)呐d趣,缺乏勤奮學習和刻苦鉆研的自覺性,并且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計算量較大步驟較繁瑣較長的題目時,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對于抽象性較強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礙的毅力與信心。
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起伏不定。學習態(tài)度消極、不端正,敷衍應付,缺乏學習動力,養(yǎng)成等待、依賴的學習習性,學習不主動,不會復習,也不去預習;在課堂上不能自始至終全身心地投入,有的甚至拒絕聽課;作業(yè)練習馬虎應付,遇難不究、不問,甚至抄襲或不做;
學困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差,學習方法不當。未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沒有主動性,不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輕視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對所學的知識也不善于總結,處于比較散亂的狀態(tài)。此外,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數(shù)學學困生尚未從小學手把手教的機械識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新課改下初中數(shù)學開放性的學習,不善于思考,對于所學的知識,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最終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
針對以上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學困”現(xiàn)象,要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主要就是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根據(jù)“學困生”的這些特征,應采取以下轉化措施:
教育是愛的教育,有了愛心,才會有成功的教育。我們老師在平時要親切、真誠地關心學困生的學習、生活,用自己的真情去喚起他們的上進心。對學困生要尊重,發(fā)自內心的愛學生,多鼓勵、肯定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比如,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提出問題后,就對學困生投去親切、信任的目光,會給學困生極大的鼓舞,老師心里時刻想著學困生,學困生也會對老師產生好感,師生關系的融洽必然會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就有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為了激發(fā)數(shù)學學困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經常提一些既簡單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目的就是為了給學困生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即使沒能回答正確也要給予及時的啟發(fā)與引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待數(shù)學學困生要耐心、熱心、細心和關心,更要善于抓住他們在課堂上所取得的微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
要想從根本上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重點還是要幫助他們培養(yǎng)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3.1 做好課前預習,通過自學方式,初步了解新課內容
課前預習不是粗略的看一下書本上的內容,而是要在看完書本后,能初步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和框架,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識,以便在上課的時候重點地聽老師講解。
3.2 上課要集中精力,認真參與課堂活動
上課一定要集中精力,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的思考,大膽參與,不要害怕回答錯誤;對于老師反復強調的重要內容和自己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適當?shù)淖龊霉P記,以便下課了再繼續(xù)向老師請教,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善于發(fā)問,勤于發(fā)問。
3.3 課后要及時復習鞏固、提高
課后要及時的復習,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并解決課堂上遺留的問題,保證每個細節(jié)都能弄懂弄明白,最后針對本節(jié)的知識作一些相應的練習,這樣可以及時有效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
由于學困生與一般學生相比,各人的成長和知識的接受形成過程不一樣,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對他們應該降低起點。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按要求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層次,分層推進,使學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學好,不斷增強學習進取心,強化學習動機。?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鼓勵學困生回答問題。為避免學生回答不出而感到尷尬,可把問題拆成若干小問題,多設幾個臺階,深入淺出,使他們經過思考后能回答正確,從而讓學困生嘗到“我能行”的成功體驗,逐步樹立信心。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困現(xiàn)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思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知識基礎都有待于糾正、指導、養(yǎng)成,而這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時刻刻、日復一日隨時隨地關注指導才能糾正過來,得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因此,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重“學困生”的控制和轉化,“反復抓,抓反復”做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信心和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