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艷
(清遠市人民醫院 廣東 清遠 511500)
隨著人們社會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急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呈不斷升高的趨勢。急性腦血管病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1]。近年來,介入療法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有研究表明,對行介入手術治療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提高其治療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對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間接受介入手術治療的160例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其中接受優質護理的8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這160例患者的病情經頭顱CT檢查及其他病理檢查后,均被確診患有急性腦血管疾病[2]。這16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觀察組的80例患者中,有男性47例,女性33例。他們的年齡在45歲~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4±7.5歲。其中,有56例患者患有腦梗死,有24例患者患有腦出血。在對照組的80例患者中,有男性48例,女性32例。他們的年齡在46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7±7.3歲。其中有55例患者患有腦梗死,有25例患者患有腦出血。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介入手術治療。同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
1.2.1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 (1)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①術前的1~2d,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測、心電圖檢查、免疫學檢測等基礎檢查。②準備好穿刺針、微導管、支架、導引導管、壓力泵、連接管等介入手術材料,并準備好麻醉劑、氣管插管等藥品及設備。(2)對患者進行術中護理。①對手術室進行無菌消毒。②根據患者出血的部位,協助其取相應的體位,并固定好其頭部。③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同時為其連接好血壓、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等監護儀器。④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⑤輔助手術醫生對患者進行操作,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⑥在為患者使用肝素時,需確保藥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時間的準確性。⑦密切觀察患者體征變化的情況,并需將其呼吸頻率控制在14~16次/min[3]。
1.2.2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 (1)由經驗豐富的護理管理人員組成專業的質量控制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評估,將考核的結果與其績效掛鉤,最終體現在工資及獎金方面,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及責任心。(2)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①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并密切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②向患者詳細講解進行手術的流程及術中其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以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③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④各部門人員在對患者進行交接時,均需嚴格執行簽字制度,以保證患者病情信息的完整性。⑤對病房及手術室進行消毒處理,對尿管進行滅菌處理。⑥為發生電解質紊亂的患者補充營養,以糾正其電解質失衡的情況。在禁食期間,應適當為患者補充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營養物質[4]。(3)對患者進行術中護理。①對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能力進行培訓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可讓其上崗。②根據患者出血的部位,協助其取相應的體位,并固定好其頭部。③為患者連接好血壓、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等監護儀器,同時做好吸痰的準備工作。④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對其進行碘過敏試驗,以判斷其有無過敏反應。⑤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迅速、準確地為手術醫生傳遞手術用品,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⑥密切觀察患者穿刺側肢體的變化,并觸摸其足背動脈的搏動是否良好,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以免使其發生因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深靜脈血栓。⑦準確調整患者尿激酶的使用劑量,以使其達到更好的溶栓效果。在為患者使用肝素時,需確保藥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時間的準確性。⑧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膚色、體溫及尿量等進行密切的觀察。⑨對焦躁、恐懼等消極情緒較大的患者,應將其四肢固定,同時對其進行安慰或為其使用鎮定劑,必要時可輔助麻醉師為其調整麻醉藥物的使用量。對病情較為危重的患者,應密切觀察其呼吸狀況及生命體征。對出現嘔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的患者,可先判斷其是否發生例對對比劑過敏的情況,若確定其為過敏反應,應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1)觀察患者出血、腦血管痙攣、腦過度灌注綜合征、頸動脈竇反應、腦栓塞及下肢動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2)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將調查的結果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率=十分滿意率+滿意率[5]。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1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x2=4.444,P<0.05)。詳情見表1。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8.7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7.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x2=4.783,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n(%)]
進行介入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腦血管病的主要方法。有研究表明,患者接受介入手術治療的效果與其術前的身體狀態及護理人員在術中的護理配合密切相關。護理人員在術中進行護理配合時,若發生用藥失誤或觀察失誤等情況,就會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陳黎蕓[6]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進行介入治療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段金鳳.質量控制理論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1):6-8.
[2] 胡艷其,鐘維章,李曉峰等.55例腦血管介入治療圍術期護理[J].內科,2010,05(2):225-227.
[3] 袁洪春,邢合榮,朱建平等.腦血管疾病介入放射治療12例的全程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1):2697-2698.
[4] 馬杰.急性閉塞性腦梗死介入溶栓術治療與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1):197-198.
[5] 向萍.腦梗死介入治療后的觀察與護理[J].華夏醫學,2011,24(4):491-492.
[6] 陳黎蕓.預防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z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