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琴
(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醫院 重慶 400718)
患者的腹腔、盆腔及腹膜后臟器出現急劇性的病理變化均被叫做普外科急腹癥。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如果不及時對此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處理,將威脅其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有研究證實[2],對急腹癥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可提高治療的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此種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急腹癥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與綜合護理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她們的年齡為19~63歲,其平均年齡為(35.82±4.77)歲。他們中有1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有14例腸梗阻患者,有8例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有3例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穿孔患者。在綜合護理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他們的年齡為24~61歲,其平均年齡為(36.13±5.14)歲。他們中有17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有13例腸梗阻患者,有8例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有5例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穿孔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術前對患者進行皮膚準備和胃腸道準備等常規護理。②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其進行預防感染的護理等。對綜合護理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進行心理護理:急腹癥患者起病急、病情發展快,而且對自身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容易產生緊張、煩躁等情緒,這會加重其病情,從而影響其手術順利的進行。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主動與其進行交流,以便分散其注意力,緩解其疼痛感和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回答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并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的方式、流程及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以消除他們的緊張感。術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為其使用引流管、導尿管的作用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囑患者要放松心情,讓其家屬多與患者聊天,或讓其與同病房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交流,從而增加其治療疾病的信心。②對患者手術的耐受力進行評估:急腹癥患者的病情若較為嚴重,就容易發生許多的并發癥,降低其手術的耐受力。因此,在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手術的耐受力進行綜合性評估,為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以提高其手術的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③對患者進行術后疼痛的護理:術后疼痛是患者常見的術后應激反應,可對患者病情的恢復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愈合的情況,囑其要保持情緒的平穩,以避免情緒波動加重其疼痛感。患者的疼痛感若比較嚴重,可為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緩解其疼痛感。④進行病情監測及對癥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對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進行SpO2和心電的監測,遵照醫囑使用胰島素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治療。患者若出現血壓降低、脈搏細速等癥狀,護理人員應立刻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⑤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有肥胖史、吸煙史及慢性支氣管炎病史的患者在術后容易發生肺部感染,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有效的咳嗽,并協助其進行翻身,為其拍背,以促進其呼吸道內分泌物的排出。在患者禁食期間,護理人員應糾正其出現的電解質及酸堿失衡,并嚴格控制為其輸液的速度,避免其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在患者病情有所緩解或在其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可指導其進行下床活動,以促進其腸胃功能的恢復,避免其出現褥瘡及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暢。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以防止其手術切口發生感染。
①用SAS量表對患者焦慮的癥狀進行評價。此量表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評分值為0~4分,患者的評分若越高,說明其焦慮的癥狀越嚴重[3]。用SDS量表對患者抑郁的癥狀進行評價。此量表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評分值為0~4分,患者的評分若越高,說明其抑郁的癥狀越嚴重[4]。②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對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本問卷的滿分為100分,可分為十分滿意(評分85~100分)、一般滿意(評分為60~85)、不滿意(評分<60分)。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5]。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明顯下降,而且綜合護理組患者SAS的評分及其SDS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其SAS評分及SDS評分的比較(X±S,分)
經過護理后,綜合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95.35%,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為79.07%。綜合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對外科急腹癥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具有以下的優點:①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了解,可明確掌握其實際的需求,以便為其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②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主動與其進行交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③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增加其舒適感,提高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使其與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6-7]。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綜合護理組患者SAS的評分及其SDS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
總之,對普外科急腹癥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確切,可緩解其不良的情緒,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此種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曹雪輝,周麗娟,謝玉香,等. 人性化護理在婦科急腹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24):110-111
[2] 周麗明. 人文關懷護理在老年急腹癥患者急診救治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104-105
[3] 施麗娟. 急救護理干預對211例急腹癥患者的心理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7):3868
[4] 敬杰. 急診護理對急腹癥患者并發癥預防效果的作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2):11-12
[5] 柳建梅. 探析前瞻性護理應用于急腹癥分診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8):196-197
[6] 柏小月. 老年急腹癥患者就診特點和急診整體護理干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8):25-26
[7] 趙小萍,蔣新萍,田秋露. 老年急腹癥患者圍手術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3):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