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貝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已經躋身于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是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為了促進我國地方經濟的增長,不但要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還要加強財政的監管和宏觀調控,為了保證財政支出的平衡性,地方政府要做出合理的預算。
關鍵詞:地方財政 經濟增長 關系分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實力的進步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科學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當然也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為了促進我國地方經濟的增長,不但要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還要加強財政的監管和宏觀調控,為了保證財政支出的平衡性,地方政府要做出合理的預算。
一、地方財政存在的問題
(一)各地方經濟的不平衡性
一般來說,綜合國力的增強促進經濟增長,但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地方經濟發展得很不平衡,所以要想經濟均衡發展,就要理性分析各個地方的特點,根據特點進行發展,每個地方政府都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來促使經濟穩定增長。可以加強科技建設,通過培養技術人員進行科技研究來促進經濟不斷增長;合理的財政支出也是保證地方經濟增長的關鍵一步,要保證支出的恰當合理;另外每個地方政府還要進行財政的保密和監控,以防內部人員的歪思想的滋生。
各個地方要努力跟上國家的發展水平,不能有的地方經濟發達,科技、機械、人均消費水平很高;但是有的地方卻經濟落后,科技落后、機械稀少甚至沒有、專業人員缺乏、人均消費費水平低,這就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雖然很快但一直存在短板的原因,所以要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就要不斷加強我國各地方的實力。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使人民真正得到利益,只有收益增長了才能對工作產生積極性,才能為地方以及國家創造財富。
(二)地方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性加劇了,總體說來我國的經濟還算是進行著穩定的發展。因為我們有偉大的中華文化的底蘊和傳統的民族凝聚力,民風很淳樸,所以國家制定的制度都能遵守,這促進了我國經濟穩健的發展,但地區發展不平衡性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及各項改革政策的實施,工業和農業、城市與鄉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城鄉二元經濟社會格局并未徹底改變,城鄉居民收入差異擴大,城市化進程遲緩,農村貧困人口大量存在,這給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困難。
有些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很多地區的人還用人力進行耕地,如果有機械的話,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當地經濟實力。發展機械水平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只有研發出最新的產品應用到生產中去,才能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當地收入,通過帶動消費拉動地方財政的增長,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平衡。但是不同地方的消費水平是不同的,有些消費能力高,有些地方消費水平低,所以不能單靠地方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政府也應配合合理的支出,各級領導要了解各個地方的財政支出和地方的經濟增長的效應,才能更快更好地調節和帶動本地的經濟增長。
二、地方經濟增長的原因
(一)各個地方政府的改進
經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我國各地政府不斷配合國家出臺的政策來完善當地經濟政策。政府支出包括各個方面,所以政府財政支出的合理與平衡對地方財政經濟是否增長有很大的影響。各級政府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大機遇,培植財源、挖掘潛力、加強征管、爭取支持,千方百計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著力在平衡財政預算、整合財政資金、優化支出結構方面創新思路和舉措,千方百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使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科技投入對地方財政影響
伴隨著國家出臺的共同富裕政策,我國的地方財政近年來不斷地增長,但科技在拉動經濟發展方面影響力減弱了許多,所以增加科技投入,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是當務之急。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各地方經濟差距被拉大了,尤其是不發達的農村,更需要政府的財政投入。農業的現代化是與先進生產力相聯系的,以低投入高產出,規模經營為特征的大農業的發展需要資金做后盾。因為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談不上整個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在傳統農業的大背景下制定的相應制度,限制了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在沒有農業保護政策的情況下,農民僅靠耕種自己的土地,是很難致富的,加上戶籍制度等對農民城鄉流動的制約,就出現了農村人多地少、就業不充分、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所以要統籌兼顧,科學安排支出,以推進財政良性發展進程。另一方面要優化支出結構,建設民生財政,支持經濟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障“三農”政策的貫徹落實,通過深化財政改革,提高財政運行質量。還要加強財政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財政全面協調發展。
三、結語
國家應致力于縮小地方經濟發展的差距,要不斷監督地方政府的經濟走向和財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縮小差距的同時要不斷地優化財政結構。在我國比較發達的地區在優化過程中要注重質的發展;在比較不發達的地方要多培養專業技術人員,以達到指導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帶動落后地區一起發展的目的。著力在平衡財政預算、整合財政資金、優化支出結構方面創新思路和舉措,千方百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使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以涉農資金整合為重點,把性質相近、目標相同、用途相似的資金整合集中使用,加大力度,逐步建立起專項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步伐,提高財政管理的科學化、效益化和現代化水平。同時嚴格控制行政管理費用的支出,提升地方的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共同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