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花
課文插圖(含圖畫、圖片、照片、影印件、肖像等)是語文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發揮插圖的作用,有助于實現語文教學低耗高效,師生和諧共長。
一、正確運用課文插圖,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
當代研究腦生理的科學發現,人的大腦有六個信息輸入通道,即視、聽、嘗、觸、嗅、做。在被試群體中有37%的人屬于觸覺學習者,通過移動、觸摸、行動來學習;有34%的人屬于聽覺學習者,借助聲音和音樂來學習效果最好;有29%的人屬于視覺學習者,通過圖片文字進行學習。因此,充分調動學生多種信息輸入通道,有利于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控制視覺中樞,左腦控制語言中樞,要把視覺中樞感受到的圖像、畫面,經過復雜的思維過程,再通過語言中樞用搜索到的最精美、最確切的詞語、語句表達出來。而這個過程,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經常進行的活動。因此,借助插圖,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體情悟理;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把看到的畫面、感覺到的“意味”,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
二、正確運用課文插圖,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語文素養
1?郾結合插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一文配了兩幅插圖,一是遠觀大潮情景:“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條白線正向我們移來”。二是近觀大潮的情景:“兩丈多高的水墻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的壯觀景象”。其中近觀是全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筆者分四步指導學生看圖。(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看圖感覺大潮來前“風平浪靜”、大潮來時“奔騰咆哮”的特點,形成清晰的整體印象。(2)精讀課文,邊讀邊想。順著作者的視線一同去“觀潮”。邊讀邊圈點文中比喻句、擬人句,加以批注,形成現場感、立體感,激起內心涌動的情感體驗,真正品味語言。(3)重點觀賞第二幅圖,同時使用多媒體模擬情景,做到圖像動態化、視聽同步化,化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結合引導想象,把課文形象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把課文生動的描繪轉化為自己的表達圖式,真正習得語言。(4)假想旅游,遷移訓練。看圖,讓學生激發興趣,放飛想象;讀文,使學生儲存了豐富的語言信息。此時,讓學生試當小記者親臨現場,結合文本作觀潮現場報道,既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又在口頭作文中培養了語文技能。四次看圖,四次讀文,從讀到寫,從仿到創,重點、難點迎刃而解,語文技能螺旋上升。
2?郾結合插圖,直奔中心,帶動讀寫。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插圖濃縮了全文主要內容,凸顯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奔中心,“五看插圖”,解開作者的語言密碼,巧妙對接閱讀與表達,彰顯圖文的核心教學價值。一看插圖,針對課文“一片廢墟”“那片廢墟”“這片廢墟”三次出現“廢墟”一詞,具體形象感悟洛杉磯大地震給30萬人帶來的“不同程度的傷害”。二看插圖,針對課文“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一外貌描寫,放飛想象,具體形象感悟父親怎樣“埋頭接著挖”。三看插圖,從阿曼達重見天日欣喜若狂的形象描繪中,有感情朗讀父子重逢時的對話,展開想象,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四看插圖,從課文“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過路的人趕緊跑過來幫忙”的強烈反差,大膽想象畫面外消防隊長、警察、行人截然不同的反應,理解地震中的父與子的“了不起”。五看插圖,觀察畫面情景,結合課文內容寫好父子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這樣,五次看圖,五次讀文,圍繞中心,從述到作,相得益彰。
三、正確運用課文插圖,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郾運用插圖,指導預習,促進閱讀期待的形成。學生對具體可感的彩圖的興趣往往比對抽象文字的興趣要高得多。我們可利用這一心理特點,運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利用閱讀期待,點燃閱讀熱情。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中有兩幅插圖:列車上志愿軍戰士揮手告別,站臺上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畫面中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位置特別突出。指導預習課文時,可引導學生先認真觀察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不同表情,體會她們共同的心情,再思考:志愿軍戰士與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從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她們是親人?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閱讀期待,在整體感知中初步感悟“親人”的含義。
2?郾運用插圖,披文入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我們運用課文插圖,首先要重現其與課文內涵息息相關的內在關系。用正確的價值取向,達到育人之目的。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中有兩幅插圖,一是閏土手捏鋼叉盡力刺猹,二是閏土與“我”席地而坐侃侃而談。兩幅插圖中的閏土判若兩人,對敵(猹)咬牙切齒,奮不顧身;對友(我)滿腔熱忱,情如手足。我們引導學生看圖,要認真觀察人物的音容笑貌,從其舉手投足洞察內心世界,體會“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從而和“我”一起喜歡閏土,欽佩閏土。閱讀時,引導學生注入同齡人的生活經驗元素,把自己與“我”、少年閏土這三個同齡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披文以入情,情深而意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插圖展示了人間悲劇:冰天雪地中衣衫單薄的小女孩借助火柴的亮光仿佛看見慈愛的奶奶來帶她去極樂世界。這幅凄慘的圖像所渲染的課文情境必將勾起小讀者的無限傷感,引起小讀者的情感共鳴,喚起小讀者的真情表露。在看圖讀文之后,筆者指導學生朗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首詩,小讀者真切奔放的情感就會隨著詩句語言噴薄而出,其熏陶感染的效果不言而喻。
當然,我們在運用課文插圖時,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盡量借助現代化的聲光技術、攝制技術、動畫技巧、音響效果,對課文插圖進行再加工創造,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二是課文插圖只是教材的一部分,不能一味看圖,致使教學內容錯位。應當圖文互補,讀書感悟,使插圖的形象與文字的形象統一起來,做到形神兼備,用好教材,發展語言。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