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 王浩
(北京聯合大學 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00)
完全學分制下轉專業管理的運行機制
高音王浩
(北京聯合大學 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00)
通過對目前轉專業管理機制運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建立并加強轉專業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為轉專業學生提供咨詢與輔導、調整完全學分制學生轉專業申請與批準時間點,系統化地進行轉專業與選課管理及調整轉專業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建議與措施,以期充分發揮轉專業管理的作用,實現轉專業管理目標。
完全學分制 轉專業 轉專業管理運行機制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有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完全學分制等不同的教學管理體制,但不管高校實行哪種教學管理體制,學生從進入大學起,都是根據專業教學的教學計劃與培養方案進行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而根據調查,因對所學專業不喜歡或不感興趣而導致厭學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在少數,這就意味著專業選擇合適與否將對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但在現有的高等教學資源與現行的高考管理體制下,加上學生及其家庭在高考報考時對專業選擇的盲目性,使得部分學生進入高校后要求轉專業成為必然。
教育部于2005年頒布并實施的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在第三章第十八條中對大學生轉專業作出了明確規定:“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學生轉專業由所在學校批準。”
根據調查,學生要求轉專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就業因素。
就社會現狀而言,多數學生及家長對專業的選擇是為了將來找到一個較理想的工作,如果所學專業因社會需求前景不佳而導致就業困難,轉專業意愿可能就會出現。比如,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2014級幾個要求由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轉入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原因是因當地好會計專業好就業。
(二)學習能力因素。
有些學生偏科嚴重,對某些課程學習異常困難,盡管努力學習,收效不大,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信心。比如,個別學生就是學不好大學物理,學習該課程所下的工夫比其他課程大,耗費的時間比其他課程多,可考試還是不及格。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然想轉到不學大學物理課程的專業。
(三)興趣因素。
興趣是學習最原始的動力和老師。但在現行的初、中等教育體制與學習壓力下,學生很難有土壤和時間思考與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高考填報志愿時也就不知道自己喜歡哪些專業,對哪些專業感興趣或者擅長。進入高校學習一段時間后,發現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轉專業愿望就會出現。
(四)盲目跟風因素。
有的學生開始并無轉專業想法,看到別的學生轉專業,也跟著申請轉專業。但這樣的轉專業非常盲目,反悔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2014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某學生,看到別的學生申請轉入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也跟風申請轉專業入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結果轉專業一星期后又要求轉回原專業,理由是對所申請轉入專業不感興趣,學不會。這樣的轉專業不但盲目,而且浪費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干擾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
(五)人脈因素。
不可否認,在現有社會條件與文化背景下,人脈關系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很多學生與家長在選擇專業時會考慮家族人脈較強的領域,如果高考時未能如愿,那么就會希望通過轉專業解決。
(六)健康因素。
有些學生本身并無轉專業意愿,但是由于一些健康原因不得不轉專業。比如,制藥工程專業有的學生對化學試劑嚴重過敏,無法進行實驗課程的學習,進而想到將來也不適合做制藥工程專業的相關工作,因此申請轉專業。
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其所長,學其所愛,國內很多大學都開始試行學分制改革,放寬轉專業的要求。比如,清華大學規定,在讀一年級或者二年級的非定向本科生可以按照學校相關規定申請轉系轉專業;北京大學規定,元培計劃學生原則上可以自由選擇專業,專業選擇公正、公平、公開,并盡量尊重學生的志愿和興趣;中國農業大學規定,除了通過特殊招生、定向招生錄取的學生,凡是有意向的一、二年級學生都可申請轉專業,所在院系不得干涉。學生每學期有一次申請機會,轉一次不滿意還可以再轉,無次數限制。接收學院只要有接納能力,就沒有權利拒絕;北京聯合大學從2014級本科生開始,在其下屬生物化學工程學院試行完全學分制管理,放寬對學生轉專業的限制,在教學資源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學生對轉專業的需求。可以說,目前很多高校都敞開轉專業管理的大門,滿足不少學生的學習需要,但在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一)轉專業管理與選課管理的銜接不夠順暢。
選課制是完全學分制管理的核心,在選課制下,學生既可以選課程又可以選老師。根據選課進程要求,學生應在每學期末選擇下學期的課程與老師。但目前的轉專業管理運行程序是學年末學生申請轉專業,次學期開學才公示批準,轉專業才能生效。結果按照選課的專業優先原則,學生在期末搶選上新專業課程的概率大大降低。
(二)對學生轉專業的指導不夠,管理過于粗放。
學生及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可能已經綜合考慮了就業前景、人脈因素、興趣特長等多方面因素,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但由于多年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過于注重學習成績與升學率,忽視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引導,又因高等學校雖然放寬轉專業限制,降低轉專業門檻,但忽視對學生轉專業的綜合指導,使得有些學生申請轉專業同填報高考志愿一樣感到困惑與苦惱,特別是家長沒有能力給予指導的學生,轉專業更是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盲目轉專業反悔的學生大有人在,既造成轉專業名額的浪費,又干擾正常的轉專業管理秩序,還浪費學生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
(三)轉專業管理程序嚴謹但不夠順暢。
目前,各高校轉專業管理運行程序非常嚴謹。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每學年第二學期初各學院公布轉專業計劃,包括擬接收的專業、擬接收人數等信息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轉專業意愿于學期末填寫轉專業申請審批表并上交轉入學院教務處,轉入學院初審同意擬接收后,于次學期初將轉專業學生資料上報校教務處審批,校教務處對申請轉專業學生名單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審核批準,并將批準后的轉專業申請審批表返回轉入學院,轉入學院收到批準的轉專業申請審批表后通知學生本人,并同時送達轉專業申請審批表給轉出學院,至此學生轉專業程序完成。但在管理實踐中發現,轉專業管理程序雖然嚴謹,由于有些學院之間距離較遠加之學籍管理人員工作異常繁忙,轉入學院一般會將轉專業申請審批表交給學生本人送達至轉出學院,但有些學生往往認為轉專業已經成功而忽視此項程序,結果出現學生已經轉入學院報到并學習,而批準的轉專業申請審批結果卻沒有送達轉出學院的情況。又因為學生申請轉專業時不需要經過轉出學院,所以轉出學院對學生的管理就出現空白。
(一)調整完全學分制學生轉專業申請與批準時間點,系統化進行轉專業與選課管理。
對于試行完全學分制學院所涉及的學生,由于第一學期末學生就要網上選次學期要選修的課程,因此將每學年第二學期末學生申請轉專業改為第一學期第13周開始申請轉專業,第15周學院對申請轉專業學生進行審核并上報校教務處,校教務處公示、審核批準的時間分別提前至轉專業申請上報學期的第16周和第17周,可以很好地解決轉專業管理與選課管理的銜接問題,滿足完全學分制學生選課的實際需要。當然在完全學分制與學年學分制管理并存的情況下,這會使轉專業辦理次數增加,從而增加轉專業管理的工作量。同時,也可能出現完全學分制學生與學年學分制學生轉專業申請時間混淆的混亂局面,從而增加管理的難度。
(二)建立轉專業服務體系,為轉專業學生提供咨詢與輔導。
目前對于轉專業工作,管理的多,服務的少,基本是學生自己填報,管理按程序審核批準。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對選擇專業依然充滿困惑。鑒于這種情況,高校有必要建立并加強轉專業服務體系建設。比如,成立轉專業指導委員會,為轉專業學生提供立體的、多方位的咨詢與輔導。這一體系人員應包括學科負責人、專業教師、輔導員、教學管理人員、心理咨詢人員。在管理中,首先從學科的培養目標、課程組成、發展前景、就業領域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咨詢服務;其次,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發展規劃,鼓勵學生規劃一個自己的職業藍圖,如畢業后想在什么領域工作,想做到什么樣的職業高度,最終達到什么樣的職業目標等;第三,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發現自己,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優勢,在選擇專業時作為參考;第四,開放課堂,鼓勵有轉專業意愿的學生進行試聽,體驗對未來想轉入專業的感受。
(三)調整轉專業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
對于轉專業申請審批結果不能及時有效送達轉出學院的問題,可以把校教務處返轉專業申請審批表給轉入學院,再由轉入學院負責送達給轉出學院,變為由校教務處把轉專業申請審批表分別交轉入、轉出學院來解決。
[1]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組織編寫.《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解讀[M].北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4(第1版).
[2]胡麗偉.高校轉專業現象的幾點思考[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6):67.
[3]雷樹祥.我國高校轉專業體系的構建[J].現代教育科學,2007(5):33-36.
[4]王云.普通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4(5):47-49.
[5]黃崴,主編.教育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第1版).
[6]彭虹斌.教育管理學的文化路向[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第1版).
[7]祗新生,張君維,周振軍.高校學分制教學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3):83-84.
[8]孫利軍.探討彈性學分制下的轉專業教學管理[J].醫學教育探索,2008(4):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