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丹陳 靜許曉平武 雙
(1北京聯合大學 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3;2北京理工大學 生命學院,北京 100081)
完全學分制下導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蔣 丹1,2陳 靜1許曉平1武 雙1
(1北京聯合大學 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3;2北京理工大學 生命學院,北京 100081)
完全學分制下,學習時間不同、學習空間增大、班級概念弱化、生生關系淡化、觀念認識不足等使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加大,給導師工作帶來新挑戰。導師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采用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習指導,管理層面應以制度促管理、以培訓促能力、以考核促發展、以獎勵促動力,嚴格選拔,加強培養,全程監管,有效保證導師育人效果,從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完全學分制 導師工作 問題 對策
學分制萌芽于19世紀初德國的選課制,并于19世紀末真正作為一種制度在美國哈佛大學開始實施。隨著選課制不斷發展和改進,逐漸演變成一種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實行的“選科制”,標志著我國正式推行學分制。學分制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形式,如學年學分制、完全學分制、績點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復合學分制等。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學年學分制,學年學分制具有計劃性強,專業分類嚴密,有學年限制的特征,但學生無法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宜課程、安排學習進度,限制學生個性發展。
隨著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完全學分制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完全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中心,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習量的單位,學生修滿一定學分即可畢業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1]。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可自由選擇專業、自由選擇課程、自由選擇教師、自主安排學習進程,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從“人人吃份飯”向“人人自助餐”的轉變。
而完全學分制下,學習時間不同、學習空間增大、班級概念弱化、生生關系淡化、觀念認識不足等使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加大,給導師工作帶來新挑戰。本文簡要歸納了完全學分制的特點,并結合本院完全學分制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了完全學分制下導師工作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習自主性增大。完全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選課制的實施使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大,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規劃學習內容及學業進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完全學分制下,學生自主性增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自由選擇課程;自由選擇任課教師;自由安排學習進程。完全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只要達到總的學分要求,學生即可畢業[2]。另外,選課制還可以與免聽免修制、重修制、第二專業、主輔修制和導師制相結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鼓勵教師展開競爭,提高教學積極性。完全學分制條件下,學生有選擇教師的自主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必須語言生動、思維敏捷、博學多才、認真負責,才能讓學生愿意選擇。教師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選課人數和教師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老師,促進老師主動提高。隨著教師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個人魅力,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教學競爭的引入,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促進了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和高校教科研水平提升,有利于高校教學隊伍的人才流動。
利于優化知識結構,實現素質教育。在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可根據社會需求、就業需求及個人需求自由選課,構造最優化的知識結構[3]。學生選課不受專業限制,大量通識選修課程利于文理滲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同時完全學分制為學習能力強、興趣廣泛的同學提供了更多學習平臺和條件,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實現素質教育。
利于開展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高等學校的教育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重視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開展創新活動,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完全學分制條件下,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合理安排學習進程,一般學校都會配備專業導師指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導師制是完全學分制實行的必要條件之一,導師能夠“一對一”地根據學生特點引導學生發展、為學生選課提供指導和服務,還能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同時為大學生科技活動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在導師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下,學生接觸專業知識的機會增多,對專業的認識加深,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科技活動中,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1.我院完全學分制改革嘗試
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管理體制,不斷增強教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主動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我院自2014年9月開始實行完全學分制。實行完全學分制以來,我院建立了以選課制為基礎,以績點制、導師制為核心,包括彈性學制、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免聽免修制、重修制在內的學分制管理體系,開發了獨立運行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并進一步完善了學分互認及認定制度。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我院制訂了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與課程結構體系,加強核心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的建設,不斷完善選課制度,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教師和自主選擇學習進程,由“人人吃份飯”向“人人自助餐”轉變。根據《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2014版普通本科完全學分制指導性培養方案》的規定,將課程類別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學分比例不高于66%,選修課學分比例不低于34%;同時課程又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含集中實踐環節),實踐課總學分不低于24,集中實踐環節不少于40周,學生修滿160學分即可畢業。同時,學生學習年限彈性更強,學生可根據個人需求自由選擇課程、自由安排上課時間和課程進度,3~8年內畢業。培養方案還就學生每學期修讀的學分上限及下限做了規定,一方面避免學生因選課過多影響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修業年限過長占用過多資源。
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各專業構建結構合理、內容優化、適應學分制和多層次人才培養需要的特色課程體系,規范通識教育課程,構建專業核心課程,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避免課程內容重復。在課程設置上,減小必修課比例,增大選修課比例,豐富選修課內容,壓縮課內總學時,提高課外教學要求,加強課外學習指導,營造多維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完全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
我院以“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為指導思想,以“標準化服務、個性化教育、目標化管理”為學生工作思路,建立了適應學分制要求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和管理體制。突出“服務、發展、指導”的原則,構建學生綜合服務中心,下設學生服務中心、學生發展中心和學生指導中心。學生服務中心與學生發展中心以學生處、團委人員為主,配置一般工作人員,學生指導中心以現有輔導員隊伍為主,優秀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作為輔導員助理,輔助開展工作。
目前,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力量是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導師。我院學生工作模式第一學期實行“班主任+輔導員”模式,第二學期實行“輔導員+導師”模式。輔導員按師生比1∶200配備,主要負責社團與文化活動、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黨團建設和評獎評優等工作。班主任主要負責班級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工作。導師與班主任有相似之處,只是導師指導的學生人數較少,且學生分布在各個年級,導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會更細致和深入。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進行德育教育,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2002年北京大學開始試點實行導師制,讓本科生提前介入科研,培養創新能力。十余年來,導師制在高等學校本科教育階段得到了很大發展。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我院自2009年開始實行導師制,在導師制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
我院本科導師的配備以專業教師為主要對象。導師一般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業務能力較強且品德高尚。導師的配備方式可以是分配制或雙選制,每位導師每學年指導學生數不得超過8人。完全學分制的實行,使學生上課更加分散、同學關系疏遠、學生個體差異增大,導師工作將面臨新的挑戰。
1.從導師角度分析
導師思想觀念陳舊、內在動力不足。完全學分制的實施,相應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都要發生變化,導師必須非常熟悉相關制度內容及實施過程,才能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幫助。現實情況是,部分導師只關心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根本不了解完全學分制改革,無法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學業規劃。隨著完全學分制改革的實行,新制度、新理念不斷出現,導師必須及時更新觀念。
本科生的導師工作一般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擔任,專業教師在承擔導師工作的同時,還要進行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導師資源不足,工作壓力大,激勵和約束機制滯后,致使導師工作內在動力不足。據調查,目前實行導師制的學校,導師工作待遇普遍偏低,指導一位學生一年的報酬一般只有幾十元,而導師為此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沒有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
學生之間關系松散、思想教育難度加大。完全學分制下,班級同學可能出現每人一張課表的情況,同學課程和進度完全不一樣,學生上課時間分散,時間和空間距離增大,班級活動很難開展,容易導致班級凝聚力缺乏,學生集體觀念薄弱,學生缺少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增大[2]。另外,學生選課自由度增大,班級同學、宿舍同學的上課時間、課程不一致,交流時間和機會減少,學生之間的關系呈現非緊密狀態,很難形成較為融洽的人際關系[3],學生的思想問題難以尋求有效的途徑排解。同時,學業進度的差距、學習效果的好壞會給學生新的壓力,學生更容易變得孤僻、焦慮。
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業指導難度增大。完全學分制下,學習期限更靈活,能力強、成績好的同學可盡量多地選擇課程,提前畢業,能力差、半工半讀、或選修課程多的同學可延長學習年限。因為學生只要修滿一定學分即可畢業,所以有的學生在選課上易出現“重易得學分、輕難得學分”的現象,為了提前畢業盲目湊學分,勢必降低學習質量,影響培養目標實現。而課程的多樣化、復雜化給導師的學業指導工作增加了難度。如何指導學生選擇課程、如何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導師面臨的難題。
2.從管理層面分析
完全學分制改革過程中,高校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學生選課的管理與實施上,而忽略對導師的培養和管理,導師制相關制度非常不完善。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導師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強度都在發生變化,而陳舊的管理制度無法評價新時期導師的工作,對導師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如導師資格審查不嚴格,導師聘任程序不規范,導致部分不合格導師上崗,嚴重影響導師工作效果,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導師的培訓機制不健全,培訓計劃性不強,導致導師隊伍水平不高,工作缺乏成效。導師考核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合理,無法調動教師積極性,有些學校對導師工作過程缺乏管理,使導師工作成為“良心活”……
1.從導師角度分析
不斷學習,更新觀念。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導師應不斷加強學習培訓,熟悉完全學分制的相關制度,了解導師的工作職責,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保證完全學分制順利實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導師還應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手段,如利用微信群、QQ群、電子郵箱等,加強與學生的聯系,開辟導師工作新途徑。在思想認識上,導師應把指導工作作為與學生溝通的“窗口”,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團隊學生的指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加深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為自身教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堅持定期聯系,疏導思想問題。導師要定期召開團隊會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課程學習是大學階段的首要任務,理想信念是業務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二者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定期召開會議,既有利于日常工作開展,又有利于各年級學生之間思想交流,建立相對穩定有效的“師生”和“生生”組織,導師應加強對該集體的指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另外,導師的指導可以和學生指導相結合,在導師團隊中選拔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做導師助理,開展類似于“導生制”、“朋輩輔導制”的活動,促進團隊成員交往,拓寬思想交流渠道。
加強學習指導,做好學業規劃。選課制推行以后,導師要加強“導學”,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并綜合考慮學生自身特點、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等因素,因材施教地幫助每位同學制訂個性化學習規劃。學習規劃應根據學生學習效果、社會活動、興趣愛好等適時調整,既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又要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導師應加強對各課程學習特點、學習手段、學習方法的指導,全程、全方位地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業進步。
2.從管理層面分析
以制度促管理。為了保證導師工作順利開展,教育管理部門應完善導師相關制度,規范導師的聘任程序、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開展導師工作的過程管理、嚴格導師的考核與評估、制定導師的待遇和獎懲等規定,充分運用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導師的內在動力,以完善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導師的管理工作。
以培訓促能力。大學生導師既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導師既責任心強、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又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經過學習培訓才能達到。學校應為導師提供更多學習培訓機會,培訓內容應包括學校規章制度、人才培養目標、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從而使導師具備必要的思想教育能力和學生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
以考核促發展。建立導師考核制度,對導師工作過程進行監督,對不能順利達到職責要求的應中止其導師資格[4],這可有效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實效性。導師考核應歸教務處管理,由院系負責實施,院系應對導師日常工作進行檢查,并按學期或年度考核。導師考核可綜合考慮導師對待工作的態度、指導學生的效果,學生取得的進步和學生評教的結果等,考核指標應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
以獎勵促動力。導師一般是專業教師,他們既有教學工作量的要求,又有科研工作的壓力,還要完成各種會議、培訓、監考等任務,而導師工作繁瑣又難見成績,因此部分導師對學生放任不管,致使導師工作有名無實。為保證導師工作順利開展,必須想辦法提升導師的工作動力,為導師創造必要的條件。如設立導師團隊活動經費,為本科生科研活動開展和導師團隊運行提供經費支持;提高導師指導學生的薪酬待遇,提高導師的積極性;根據導學人數減免部分教學工作量,并根據導師工作數量和質量開展職稱評定、項目申批、評級定崗等工作,保證導師工作更好地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蔡永茂.淺談高校完全學分制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0,05:179-181.
[2]黃永紅.高校完全學分制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3]徐嫻.論高校完全學分制的歷史必然性[J].大學教育,2013,16:20-21.
[4]范桂榮.對完全學分制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82-84,91.
[5]茆漢成.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8,14:47-48.
[6]范麗萍.關于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06,03:93-96.
依托項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類課題“完全學分制下輔導員和專業導師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