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臘柏|文
1.有色礦業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2016年7月21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6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按營業收入排名)榜單,有11家有色礦業公司榜上有名。與2015比較,2016年上榜的十一家有色礦業公司營業收入,只有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和正威國際集團二家同比增長,有九家同比下降,降幅超過20%的有五家,分別是五礦集團-39%、淡水河谷-32%、力拓集團-27%,嘉能可-23%、必和必拓-22%,見表1、圖1。
2.中國礦業公司經營規模“傲視全球”
2016年《財富》500家最大公司榜單,中國大陸地區共有98家企業上榜,占19.6%。全球共有11家有色礦業公司上榜,較2015年減少1家(英美資源集團),其中中國有色礦業公司6席,占上榜礦業公司54.55%,見表2。單從經營規模看,中國礦業公司已經可以“比肩”國際礦業巨頭。
3.有色礦業巨頭盈利跌入谷底
有色礦業公司2016會計年度盈利狀況慘不忍睹。從營業收入指標看,500大的平均值552.68億美元,11家有色礦業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486.53億美元;從盈利情況看,500大平均盈利29.63億美元,平均凈利率為5.36%,11家有色礦業公司平均盈利-15.6億美元; 平均凈利率為-3.21%。可見,11家有色礦業公司的盈利水平與500大有較大差距。

表1 11家有色礦業公司營業收入同比變動情況(單位:億美元)
從虧損面上看也許更為直觀,2016年500大虧損企業共有65家,占比13%;11家有色礦業公司有8家虧損,虧損企業占72.73%。有色礦業公司的虧損面遠高于500大。
從虧損額看,2016財富500榜單中虧損最多的15家企業中有2家有色礦業公司,其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121.29億美元位列虧損榜眼,僅次于500榜單中的虧損王——墨西哥石油公司。

圖1 11家有色礦業公司2015年和2016年營業收入比較

表2 11家上榜礦業公司營業收入排名(單位:億美元)

表3 7家有色礦業公司2012~2016年利潤數據 (單位:億美元)
分析最近五年《財富》500榜單礦業列強的利潤數據,不難發現,在2012年出現歷史高點以后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見表3、圖2。2012年至2016年的《財富》500榜單共有嘉能可、山東魏橋、必和必拓、中國鋁業、力拓集團、五礦集團、淡水河谷七家有色礦業公司連續五年上榜,2011會計年度七家有色礦業公司全都盈利,平均盈利83.38億美元(注:2012年《財富》500榜單反映的是2011會計年度的數據),2015會計年度七家有色礦業公司平均虧損24.94億美元(注:2016年《財富》500榜單反映的是2015會計年度的數據)。另據必和必拓2016年2月23日披露的2016會計年度半年報,在截至2015年年底的六個月內出現凈虧損56.7億美元,為必和必拓集團(由BHP公司和Billiton公司合并而成)成立16年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虧損。
一年一度的《財富》500榜單每年定期發布“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排名,向來被認為是世界各國經濟狀況的一個晴雨表。毫無疑問,通過分析《財富》500榜單中有色礦業公司的營業收入尤其是利潤的增減情況,可以大致判斷有色礦業的行業景氣度。
研究表明,周期性行業的景氣度與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呈正相關。歷年財務數據清楚反映,2015年是近30年來全球有色礦業行業整體性盈利狀況最為糟糕的年份。中國有色行業歷史上發生全行業虧損還是1996至1998年,嘉能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全球礦業巨頭幾乎從未面臨今天這樣巨大的盈利壓力。必和必拓這家歷史上從未有過虧損記錄、堪稱“利潤奶牛”的全球礦業巨頭,2016會計年度半年報竟然爆出56.7億美元的巨虧,整個有色礦業行業之蕭條狀態由此可見一斑。礦業屬于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在周期性低谷可能會發生行業整體性虧損,但是像嘉能可、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這樣執全球礦業之牛耳者,如果發生持續性虧損,無論如何都令人難以想象。
1.礦業巨頭為遏止虧損被迫出售資源性資產
礦產資源是礦業公司的核心資產,擁有優質礦產資源的多寡,通常是判斷礦業公司核心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國際礦業巨頭尤其對優質資源鐘愛有加,并持之以恒致力于配置優質的資源性資產,其資源性資產配置比例遠遠高于中國礦業公司。而且國際礦業巨頭對資源性資產的控制原則是只進不出。通常只有在面對持續性虧損壓力和資金鏈可能斷裂的非常情形下,才會考慮選擇性出售部分資源性資產。所以資源性資產一直是國際礦業巨頭手中的“王牌”,每遇礦業周期性谷底,國際大型礦業公司總是有“牌”可出,能夠從容自如化解經營性危機。
典型的案例如嘉能可出售拉斯邦巴斯銅礦。礦業巨擘嘉能可有礦業界的“高盛”之稱,歷年在《財富》500家最大公司榜單中位居前列(2015年排名第10,2016年排名第14),但在2013會計年度發生74.02億美元的巨虧,且公司資金鏈出現緊張。為緩解經營困境,2014年8月以70.0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擁有的一個世界級巨型銅礦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拉斯邦巴斯項目是嘉能可在秘魯的首個項目,旗下四個礦山共擁有1050萬噸品位為0.62%的銅礦產資源量,計劃于2015年投產。根據設計,拉斯邦巴斯銅礦投產后每年能產出約45萬噸高品位銅,可為嘉能可帶來15億美元現金收入。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嘉能可為何放手秘魯銅礦”的文章如此點評這樁并購案:嘉能可也許有能力保留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但它更需要資金。可以說,為遏止可能日益加劇的持續虧損態勢,并緩解資金壓力,嘉能可忍痛割愛拉斯邦巴斯銅礦,實乃情勢所迫。

圖2 7家有色礦業公司2012-2016年利潤變動趨勢

表4 部分大型礦業公司限產減產情況

續表4:

表5 部分大型礦業公司裁員情況
國際礦業巨頭迫于盈利壓力被動出售資源性資產的案例絕不止于嘉能可。據專業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黃金供應商巴里克黃金公司2015年打出資產出售“組合拳”,先后出售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科瓦爾金礦項目、智利的薩爾迪瓦爾銅礦50%股權、子公司巴里克紐吉尼公司50%的股權以及美國內華達州礦業資產,共計獲得25.68億美元的資產收益;艾芬豪礦業公司2015年5月出售旗下的剛果(金)卡莫阿銅礦的49.5%股權和巴理克旗下大型在產金礦巴新波格拉金礦50%的權益,交易總價達43.4億美元;英美資源集團近一年內先后出售南非勒斯滕堡鉑金項目、南非鋁制品公司(Hulamin)44%的股份、巴西的鈮磷業務、澳大利亞的達特布魯克煤礦和澳大利亞的Foxleigh煤礦70%的股份;南非盎格魯黃金公司以8.2億美元出售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克里普爾西和維克多金礦;自由港-麥克莫倫公司最近一年之內相繼出售位于剛果(金)的世界級大型銅鈷礦56%權益和位于塞爾維亞的一個銅金礦的部分股份,獲得將近30億美元的資產收益;力拓集團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2月相繼出售總價為8.3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多個煤礦;淡水河谷有意出售化肥業務以及巴西鐵礦石資產和巴西銅業務的部分股權,擬出售的資產總價可能高達100億美元。有信息表明,在礦業行業景氣度觸底回升之前,不少國際礦業公司還將進一步推出資產出售計劃。當然,這對資源性資產配置比例偏低的中國礦業工業公司而言,也許是一次不錯的抄底機遇。
2.有色礦業公司紛紛限產裁員
近一兩年,有色金屬產品價格跌入谷底,出現了企業生產越多虧損越嚴重的嚴峻形勢。面對前所未有的盈利壓力,許多有色礦業企業都采取了限產和裁員措施。全球部分大型礦業公司限產減產情況和減員裁員情況分別見表4、表5。
值得注意的是,限產裁員屬于企業重大自救舉措,猶如“壯士斷腕”,只有在罕見的極端時期才會采用。限產減產主要是為了保價,而裁員是限產減產的必然結果,目的是削減支出。面對全球礦業整體低迷的嚴峻態勢,有色礦業公司乃至礦業巨頭都紛紛限產裁員,基本上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礦業巨無霸嘉能可率先啟動限產裁員計劃;礦業巨頭力拓和必和必拓,此前對限產和減產一直持否定立場,如今也被迫放棄原來的主張;曾經的全球第五大礦業巨頭英美資源集團2015年12月8日宣布將員工人數從13.5萬人減為5萬人,裁員8.5萬人,占員工總數的近2/3,力度之大可謂空前。毫無疑問,全球礦業公司正在遭遇一場幾十年難遇的“極寒”,但“極寒”之后注定將迎來春天。歷史經驗表明,一個行業幾乎全軍覆沒,就連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陷入巨虧,則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景氣度降至冰點。而當全球礦業公司被迫以限產裁員來遏止持續性虧損,往往預示礦業行業周期性底部的進一步明朗。畢竟,單個企業可能會因資不抵債而倒閉謝幕,但一個行業注定不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