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艷青
(廣西崇左市婦幼保健院 廣西 崇左 532200)
新生兒窒息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發生智力障礙、腦癱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死亡的新生兒中,約有25%[1]的新生兒死于窒息。而且,發生窒息的新生兒其出現殘疾及學習障礙的幾率也較高[2]。近年來, 新生兒窒息的致死率有所降低,但仍不容樂觀。治療新生兒窒息的關鍵是保障患兒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供,改善其血液動力學的指標。為了探究對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治療的效果,我院將60例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對實驗組患兒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治療,為常規組患兒采用復蘇囊面罩進行正壓通氣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5minApgar評分、進行通氣治療的時間、起效時間及復蘇時間,現將相關資料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60例患兒均為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這些患兒的胎齡均在34周以上、體重均大于2.0kg,而且均排除了發生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后心跳瀕停的可能。這些患兒的家屬均詳細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相關的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患兒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30例患兒。實驗組患兒的男女比例為17∶13,其平均體重為(3.3±0.2)kg。常規組患兒的男女比例為16∶14,平均體重為(3.2±0.1)k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實驗組患兒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治療,治療方法是:在喉鏡直視下用吸痰管將患兒口腔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清理干凈,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1~2次的氣管內吸引。將復蘇囊與氣管導管接通對患兒進行正壓通氣,將氧濃度設定為100%,將氧流量設定為5L/min以上,將呼吸頻率設定為每分鐘40-60次,將對其進行正壓通氣的壓力設定為30-40cmH2O[3],待其發生肺擴張后可將對其進行正壓通氣的壓力降低為10-20cmH2O[4]。在患兒恢復正常的呼吸、肌張力得到改善、皮膚變得紅潤后為其拔管。為常規組患兒采取復蘇囊面罩進行正壓通氣,具體的方法是:將患兒的呼吸道清理干凈,使用復蘇囊面罩對其進行正壓通氣,在其膚色變得紅潤,恢復正常的呼吸、心率大于100次/分時為其停止進行人工呼吸。
在對兩組患兒進行正壓通氣治療后對比分析其出生5min后的阿氏評分(5minApgar評分),并記錄其通氣時間(開始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起效時間(治療的起效時間)及復蘇時間(恢復正常呼吸功能的時間)。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的通氣時間、起效時間及復蘇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兒通氣時間、起效時間及復蘇時間的分析(`c±S,s)
實驗組患兒的5minApgar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兒5minApgar評分的分析(`c±S,分)
新生兒窒息可引起低氧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癥等并發癥,是導致新生兒死亡與傷殘的重要原因[5-6]。研究發現,發生窒息的新生兒其病情的持續時間若在8min以上即可出現腦損傷,若其病情持續的時間超過16min[7-8]對其進行救治的成功率可明顯降低。發生慢性不完全窒息的新生兒其病情持續的時間若在25min以上可出現腦損傷。對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治療可在短時間內改善其缺氧的狀態,獲得更多對其進行搶救的時間。對此病患兒進行面罩輔助通氣治療的操作雖較簡單,但易使其胃內壓升高,引發胃內容物反流,加重其發生吸入性肺炎的程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的通氣時間、起效時間及復蘇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的5minApgar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治療可取得確切的臨床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世巧.新生兒低血糖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1):59-62.
[2] 盧曉芳.新生兒敗血癥合并顱內出血一例[J].右江醫學,2013,41(1):154-155.
[3] 蔣海燕,蔣素榮,馬曉紅等.兩種氣道濕化方法對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濕化效果比較[J].內科,2015,10(2):229-230.
[4] 陳翠卿.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率中的應用 [J].廣西醫學 ,2014,42(11):1677-1678.
[5] 吳婧.喉罩氣道在新生兒窒息復蘇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優生優育 ,2014,20(3):141-143.
[6] 喬靜,姜赤秋.觀察喉罩通氣對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 ,2013,34(14):2653-2654.
[7] 羅英,戴怡蘅.喉罩在新生兒窒息復蘇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與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4):41-42,45.
[8] 樊建輝.喉罩通氣與氣管插管搶救新生兒重度窒息復蘇的臨床效果比較[J].甘肅醫藥,2013,32(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