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茸
(廣西防城港市人民醫院 廣西 防城港 538000)
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重要因素。發生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產婦發生分娩并發癥的幾率可顯著增高,其圍產兒的死亡率也會隨之上升[1]。目前,胎膜早破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發生感染、胎位異常、胎膜結構異常、宮腔內壓力異常等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微量元素的攝入不足可增加產婦胎膜的脆性,進而可導致胎膜早破[2-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將110例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產婦根據孕周的不同分為孕28~34周組與孕35~36周組,在其分娩后對比分析其病因及妊娠結局,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110例患者均為2013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產婦。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3~39歲,平均年齡為(31.76±2.47)歲,其中有初產婦71例,經產婦39例,其孕周為28~36周,平均孕周為(31. 6±1.2)周。將這些產婦根據孕周的不同分為孕28~34周組(42例)與孕35~36周組(68例)。
在兩組產婦發生胎膜早破后,密切監測其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血常規指標、羊水、宮縮等情況及其胎兒的胎心音、是否發生宮內感染等情況。產婦發生胎膜早破的時間若在12 h以上,應為其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產婦的孕周若<35周或其宮口開大<4 cm,可為其應用硫酸鎂抑制宮縮,并為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以促進其胎兒成熟。產婦的孕周若>35周,可為其應用促胎肺成熟藥進行治療,然后等待其自然臨產。一旦產婦出現異常的情況應立即為其采用合理的方法中止妊娠。在兩組產婦分娩后對比分析其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分娩的方式、其發生分娩并發癥的情況及其新生兒發生并發癥及死亡的情況。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研究的產婦中,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為有流產引產史的產婦有21例,占19.09%;為胎位異常的產婦有19例,占17.27%;為發生生殖道感染的產婦有16例,占14.55%;為罹患肝內膽汁瘀積癥的產婦有14例,占12.73%;為罹患妊高征的產婦有11例,占10.00%;為發生羊水過多的產婦有7例,占6.36%;為雙胎妊娠的產婦有6例,占5.45%;為性生活過頻的產婦有4例,占3.64%;為存在子宮畸形的產婦有3例,占2.73%;為不明原因的產婦有9例,占8.18%。
在本研究的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78例,占70.91%;進行剖宮產的產婦有32例,占29.09%。與孕35~36周組產婦相比,孕28~34周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較高,剖宮產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22,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的分析
在本研究中產婦的新生兒中,發生并發癥的新生兒有28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4.14%;死亡的新生兒有4例,其死亡率為3.45%。孕28~34周組產婦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4.78%(16/46),死亡率為6.52%。孕35~36周組產婦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為 17.14%(12/70),死亡率為1.43%。與孕35~36周組產婦的新生兒相比,孕28~34周組產婦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22,P<0.05)。兩組產婦新生兒的死亡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2.16,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產婦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的分析 (例)
在兩組產婦中,共有15例產婦發生并發癥,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64%。孕28~34周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9.05%,孕35~36周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29%。兩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1.69,P>0.0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產婦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主要為有流產引產史、胎位異常、發生生殖道感染、罹患妊高征等。孕周越小的此病患者其胎兒的體積越小,其進行自然分娩的難度也越小[4]。但是,產婦在發生胎膜早破后其羊水已經流盡,在發生宮縮時其胎兒受到的壓迫不能得到羊水的緩解,故其胎兒易發生宮內窘迫[5]。在發生早產時,產婦的胎兒各器官的發育均不成熟,不能耐受宮縮的壓力,易發生宮內缺氧的情況,若其胎兒存在顱骨骨化不全的情況可因不能耐受宮縮的壓力而發生顱內出血。臨床醫師應根據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產婦的實際情況為其合理地選擇分娩方式,并適當放寬對其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指征[6]。延長胎齡是處理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有效措施。延長此類產婦胎兒胎齡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產婦臥床休息、抬高臀位、使用硫酸鎂、腎上腺素類藥物抑制宮縮等。在對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產婦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其病情,一旦發現其有宮內感染、胎兒窘迫等情況應盡快采取措施使其終止妊娠。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產婦進行治療可取得促進胎肺成熟的作用,明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及新生兒發生此病的嚴重程度[7]。在產婦發生胎膜早破后,其胎兒失去了胎膜的防護,在發生宮縮導致的負吸作用下[8]其生殖道的細菌可發生上行感染,使其胎兒發生感染性疾病。因此,在對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產婦進行治療時應合理地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總之,在嚴密監測產婦體溫、呼吸、心率、血常規指標、宮縮情況及胎心情況的前提下,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延長其孕周(盡可能將其孕周延至35周以上)、促進其胎肺成熟,并積極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以降低其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
[1] 王金梅.10例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醫學綜述 ,2012,18(16):2681-2682.
[2] 徐建平,王彥林,徐玉苑.胎膜早破合并早產例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18(10):627.
[3] 趙素霞,莊素霞.早產合并胎膜早破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 ,2012,14(18):140.
[4] 崔改蓮.早產合并胎膜早破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1):2037-2038.
[5] 陳立琴.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發生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300-301.
[6] 張慧麗,劉葉花,何玉甜.有無明顯誘因致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臨床對比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2):129-130.
[7] 王瑞.78例早產合并胎膜早破孕婦的妊娠結局分析[J].重慶醫學 ,2011,40(27): 2780-2781.
[8] 早產合并胎膜早破71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 (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