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鑫 汪燕 殷娟
【摘要】這是一次有關“無手機課堂”的理念倡導,也是一次理念實用性的探討。本文試圖動員起學院管理的規范,教師授課的熱忱,學生課堂的回歸等諸多積極因素,推動學院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是信息時代輔導員的新職責,也是輔導員做好學生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無手機課堂;學生;輔導員
一、如何看待手機與課堂的關系
研究表明,社會各群體中普遍存在著手機依賴現象,相對于電腦,手機攜帶方便、操作隱蔽、受影響范圍小,這就使得手機依賴現象理所當然地走進了課堂。雖然有部分學生表示帶手機進課堂是為了輔助學習,比如在課堂上用手機上網查閱學習資料,或者直接將老師的課件拍照留存以便課后復習,有利于課程學習。可是大部分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是為了聊天、看小說、玩游戲等,這些行為對課堂學習都造成了負面影響。
課堂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占據著主要地位,而課堂教學是高校中長期存在的教學形式,如何處理好高校課堂教學和學生在課堂使用手機之間的關系,也成為了每所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無手機課堂”活動的推廣模式
(一)“無手機課堂”的內涵
“無手機課堂”指上課時教師和學生均不使用手機,手機已帶入教室的,課間都將手機關機或調為靜音狀態的課堂。
“無手機課堂”活動的開展不是單單只在學生層面,還應是高校紀律的必須,是師生自律的必須。學校要將“無手機課堂”納入學院整體教學管理中,將其常年化、常態化。從管與控兩個方面著手:“管”,在全校倡導“無手機課堂”的理念,在學校制度上制定出獎懲條文;“控”,教師要在自身教學水準上下功夫,在課堂上提升學生對所授課程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無手機課堂”的管理
分為三個層面,任課教師管理、同學相互監督、學校專項檢查。“無手機課堂”中,任課教師應及時對課堂使用手機的行為進行糾正,同學應該相互提醒和幫助,共同克服課堂使用手機的不良習慣。學校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可以不定期組織檢查組進入課堂檢查“無手機課堂”落實情況,對違反規定的課堂使用手機行為進行處理和糾正,通過實際有效的工作逐步形成“無手機課堂”的良性環境。
三、輔導員在“無手機課堂”活動中的作用
輔導員要將學院有關“無手機課堂”的紀律規章向大學生們宣講,落到實處,同時還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情況反饋到學院管理層,形成學院課堂連動管理。同時輔導員要與學生細心交流溝通,了解在學院中學生手機持有狀況以及使用情況,提醒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手機持有的規章。這就是信息時代輔導員的新職責。
新的職責是與新舉措結合的,圍繞“無手機課堂”活動開展,輔導員要著重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1.新生入學環節——“無手機課堂”作為學院常常開展的一項活動,輔導員在每一屆新生入學宣講學院規章制度的時候都要將“無手機課堂”的理念提前介入,專門設計相關表格將新生手機持有、使用情況登記、建檔,對新學員的手機持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重點學生環節——青春期的大學生,處在世界觀逐步成熟的生命過程中,還是有不少個性特殊、我行我素的學生,輔導員要通過促膝談心,以交朋友的方式讓其逐步克服課堂手機依賴的學習習慣,多關懷,少批評指責,以心換心,以情感人,把工作做細,堅持下去,使“無手機課堂”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得以解決。有明顯轉變的同學可以讓其在班會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成長,提高同學們對開展“無手機課堂”活動的信心。
3.優秀群體環節——“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輔導員在“無手機課堂”活動中要注重組織和領導好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只有通過這樣一群優秀學生的倡導帶動、以身作則,才能拉動“無手機課堂”整體活動的車輪。這樣一群優秀的學生,輔導員可以組織倡導“無手機課堂”活動小組,小組的優秀成員也可以在同班同學中展開互幫互學活動,將“無手機課堂”的理念、執行方法落到每個同學的實處。引導大學生從手機“自律”的精神培養中獲得整體道德品質的提高。
“無手機課堂”活動無論從學校管理課堂秩序,還是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來看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洗禮的活動,信息時代輔導員的新職責,光榮而具有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