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雙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大榆樹堡初級中學
探討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實現途徑
宋鳳雙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大榆樹堡初級中學
地理知識源自于生活。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地理知識應當在課下能夠踐行。這樣才能凸顯地理知識的生活性。本文圍繞著作業生活化這一論點,先是分析了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現狀,然后又闡述了如何實現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以踐行新課程標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實現
傳統教學過于偏離生活,使得出現了“書呆子”現象。伴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這一現象在逐漸減少。教材越來越貼近生活。為了加深知識的生活性,初中地理教師也應當重視在地理作業的設計中,凸顯生活化,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雖然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實施,生活化作業越來越受到諸多地理教師的關注。但是在落實地理作業生活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師在作業種滲透生活化的意識較為薄弱、教師的實踐水平有限、考試制度影響等等。顯然,若要真正實現初中地理作業的生活化,就應當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教師更應當將生活化的設計理念深入到實際中。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作業,以解決作業抄襲、效率低下的問題。
利用網絡資源。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初中地理教師也應當結合互聯網和作業設計,創新作業的設計方式和完成方式。尤其是網絡上有關初中地理知識的資源十分豐富。學生通過簡單的查找就能完成作業。教師在設計教學作業時,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查找生活化的作業資源,并整合出符合學生實際、科學合理的初中地理作業。
例如在學習有關自然環境的地理知識時,教師應當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和之前所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途徑,來查找有關當地環境的報告,并記錄下來。然后讓學生討論當地的天氣情況,并根據天氣狀況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另外,為強化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當地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圖,從而使學生掌握繪制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旅游作業,假設學生要在冬季假期去南方旅游或北方冰城旅游。讓學生仔細分析旅游地區的天氣氣候,并結合當地的氣候,制定出一個詳細的旅游計劃,其中應包含詳細的天氣攻略,衣物增減等。這樣的情境作業更接近學生生活,學生也會主動完成作業。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設置生活化的地理作業,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
生活經驗是最具生活化的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往往會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同時,地理源自于生活,與生活的關系聯系非常緊密。在創設初中地理作業時,充分結合生活經驗,能夠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生活經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目標。
例如在地球自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在這樣的課后作業。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地球自轉現象包括哪些現象呢?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會回答包括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現象。然后教師繼續提問學生:還有哪些現象呢?之后學生可能答不出來。接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漏斗、水槽中水流的方向、以及天氣預報中臺風氣流中心旋轉方向,并從生活經驗角度和理論角度分析這些現象是否滿足地球自轉。當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完成作業,并充分利用教師、網絡、家長等途徑,來完成作業。或者是教師可以布置層次性的地理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讓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課本作業,鞏固基本知識。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從上述三種現象中任選一種進行分析。最后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讓要求他們完成三種現象的解析。這樣既能避免學生無法完成作業的問題,又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這樣學生就能夠充分利用生活經驗來解決初中地理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與地理知識相關的作業,這樣能夠使生活融入地理,達到地理作業生活化的作業。
所謂鄉土資源就是指當地的地域、文化資源與地理課程進行整合,使學生在解決地理作業時能夠根據當地的資源挖掘出與地理相關的現象或知識。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到家鄉的地域文化,也能使學生更加熱愛家鄉。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比較突出的文化、地域資源,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例如北京地區的是祖國的首都,通過自然環境的了解知道北京屬于人居區域,人口眾多,霧霾、沙塵暴比較嚴重。作為當地的北京學生,可以結合一下幾個問題,研究北京的農業、工業、畜牧業、氣候。如第一從氣候上講,當地最適宜種植什么樣的農作物?為什么?第二從地形上來講,當地適合發展農林牧副漁業中的哪一類,為什么?當地較為發達的產業是什么?第三,分析北京地區的惡劣自然環境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沙塵暴、霧霾等。上述幾個問題與北京地區的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既能認識到北京地區嚴重自然災害,又能充分了解到當地的產業資源。另外,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也可以實地考察。總之,無論是通過何種途徑解決作業,學生都能夠充分了解到北京當地的文化、區域資源,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布置作業時,應當控制作業的難度,并重點突出地區優勢,以達到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地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創設生活化的地理作業,以使地理知識與生活充分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也能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從而推動初中地理教學的改革。
[1]羅學超.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朱媛娜.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實現途徑研究[D].河南大學,2015.
[3]黃長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考試周刊, 2016,58:1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