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柏巖
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高效課堂教學十大問題探討
趙柏巖
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高效課堂教學是在近些年,學習高考成績優秀地區學校教學方法背景下出現的,研究課堂中學生如何高效學習和教師如何高效教學。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以下十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梳理成文以期與大家交流,共同促進課堂教學發展。
高效課堂;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高效課堂的建設應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根據學科特點,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規律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成績,為了考試。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學習各學科知識,更應注重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社會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素養的培養。因此,圍繞高效課堂教學我們需要解決如下一些問題:
高效課堂成為熱點最早是在研究高考升學率高的學校教學方法的時候出現的,如毛坦廠中學、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等等,都是因為升學率高而引起了人們研究的興趣,高效課堂是基于升學率基礎上,以學生自學、苦學為主的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及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高效課堂的詮釋應該向更廣義的方向拓展,以學生終身成長為目標導向。
一節課40分鐘的課堂,課堂時間如何有效合理的分配至今沒有一致認可的劃分。有10+25+5的,就是教師講占10分鐘,學生聽課環節25分鐘、做練習5分鐘,這是認可的比較多的劃分。還有15+25,15+20+5等等,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劃分方法不盡相同。
高效課堂中,學生學的高效起著決定作用,要想學的高效,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調動就極為重要。但多數教師的課堂卻沒注意到這個高效課堂源頭上的東西。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忽視學生快樂學習及幸福課堂的建設。學生課堂上想要快樂學習,興趣激發和引導應引起各學科教師重視并實施到日常教學中去。
40分鐘的課堂要想高效,教師的課前準備與課后反思尤為重要,通過課題研究我們發現,因為一些教師平時工作繁重,尤其班主任精力有限,用于教學準備與課后反思的時間少,不及時,不能常態堅持,這一問題比較普遍。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不同學段、不同學科參差不齊,初中、高中學生較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完成較好,考試學科相較于費考試學科好,這與素質教育目標相矛盾。
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引領應與學生的需求相呼應,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目標是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應進一步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重點關注學生的群體表現及個體差異,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尋求促進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在課前準備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學生實踐體驗內容,但多數時候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不分組有缺少了分工、合作、探究的過程,好像沒有分組學習沒有合作探究的形式就不是高效課堂、不是新課改的課堂,這一矛盾目前體現明顯。
研究中我們發現除了公開課和技術學科等特殊學科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應用多媒體,這與習慣有關,與學科內容有關,更與老師的精力有關。一個好的課件,一堂聲情并茂的課,準備下來,老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一點對大多數教師將多媒體運用到日常教學形成困難。然而,學生不同,學情不同,課件又不能千篇一律,一個課件適用所有學科。
科學評價對調動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作用。評價做到有針對性、不流于形式卻不容易。另外,每一個學生都用同一種評價語言同一種評價形式,過于浪費時間,“為什么好?”“怎么不好?”,應該讓學生知道。而大多數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幾乎所有的評價都是“非常好”,“非常好”成了課堂的口頭禪。
目前從提高課堂高效教學的策略來看具有較強的共性特征,但在學科特質層面上的實踐研究還顯不足,對課堂教學中具有學科特質的教師高效教學策略研究不夠深入,應加強針對不同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高效教和學生高效學的某個方面展開研究。為提高不同學段、不同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必要拓寬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關注學科特質,做到策略研究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追尋基于學科特質的學生課堂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實驗校教師的課堂在研究課題之初能夠處處注意和體現高校的要求,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因為日常工作忙,瑣事多,在教學時又逐漸回到傳統的“常態”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又回到基于完成教學任務、以教授知識點為出發點的目標中。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教師運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低效、落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目標。通過問題解決過程,達到提高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借鑒、吸收國內外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成功經驗,結合各校實際,總結提煉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通過教師運用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1]王俊英.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性研究.現代教育報.2011-09.
[2]陳厚德編著.有效教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趙柏巖(1972-),男,吉林長春人,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比較教育專業,碩士,多次參加吉林省通用技術考綱編寫與會考命題工作,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長春教育》等刊物上發表,主持編寫人教社課題《普通高中探究式學習指導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廳的基礎教育科研重點課題《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課題《高中新課改進程中問題與對策研究》等,現任長春市教育局教研室通用技術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