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瑩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基于終身教育模式的職業化背景下高職職業規劃課程模式研究
李曉瑩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當前,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深化改革,終生教育模式成為改革的發展之路,高職教育需要以終身教育為教學理念。在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以及技能培訓,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人生目標。本文主要在基于終身教育模式的職業化背景下,對高職職業規劃課程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給予我國高職教育以參考和借鑒。
高職院校 終身教育 職業規劃 課程模式
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應用型、服務型以及技能型人才,進而滿足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當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獲得就業優勢,人們需要具備終生學習的精神,進而滿足社會對人才要求的變化。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十分關鍵,其也是高職教育改革的立足點和著眼點。
終身教育的定義為:人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總和。當前,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深化改革,終身教育已經成為高職教學的重要指導方針,其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觀念,賦予教育全新意義。終身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連貫性和統一性,最大程度體現高職教育的意義。
職業規劃主要是指綜合考慮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以及個人因素,對選擇的職業或者崗位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基本都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以及劣勢缺點,進行綜合的權衡和分析,幫助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職業規劃可以讓學生合理的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定位以及自我認識,進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和意識,為職業道路中合理調節自我,進而實現職業目標。職業規劃可以讓學生清楚的認識自我,在工作中保持繼續學習的心態,進而適應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上,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職前準備與職前教育
對新生來說,對新的校園生活充滿了好奇心與新鮮感,但同時在心理上也會有一定的困惑和茫然,對未來存有期待和恐懼。因此,職前準備與職前教育十分重要,其是幫助學生選擇職業方向以及開展自我評定的重要環節。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解方面課程:
人文素質課程,其主要包括歷史、政治、藝術、禮儀、法學、哲學以及文學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可以良好重塑學生的個人修養、氣質以及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內在品格,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素質擴展課程,通過大量的社會活動,促使學生清晰了解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培養學生社會需要的職業素質,進而為開展終身教育搭建平臺,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其主要課程有:人際溝通、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
基礎應用課程,其是學生就業以及深造的必修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內涵,進而今后開展職業技能以及專業課程教學提供基礎。其中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大學英語以及高等數學等。
職業規劃課程,其主要包括職業規劃和自我評定兩方面內容,其中職業規劃包括職業發展方案、職業生涯決策、人生發展、職業發展、個人性格以及職業認知等內容,課程主要涵蓋,行業介紹、人才標準、就業概況以及職業劃分等。自我評定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讓學生認知自我、了解自我,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動機、興趣技能以及行為性格進行測定和評估。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軟件以及紙質表格的形式,為學生開展自我認知提供信息和依據,進而幫助學生正確以及自我的制定職業決策。
(二)職業探索與就業教育
當學生經過職業準備和職前教育的學習之后,就要開展職業探索和就業教育。在這一教學階段中,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將自身個性與職業需求充分結合,進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這一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課程:
職業素養課程,職業素質個人品質的綜合體現,其表現在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專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職業規劃、社會保障、工資績效以及培訓招聘等專業知識。因此,在職業素養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以及忠于職守的職業操守。
職業技能課程,其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術與能力的重要課程,以人力資源專業管理為例,其職業課程主要包括專業技能和基礎技能,其中專業技能包括績效考核評價、在職培訓、制定招聘計劃以及制定面試體系等。基礎技能主要包括統計以及核算社會保險以及薪資預算、運用相關管理軟件等。
崗位實踐課程,高職教育是培養實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因此,崗位實踐要與理論教學充分結合,在專業理論課程結束后,立即開展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求職技能課程,這是學生在面臨畢業的最后一項課程,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教學模塊。通過教學提高學生整理以及收集招聘信息、書寫求職信的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面試技巧,強化學生的就業能力,幫助學生找到心儀的工作。
(三)職業發展與職后培訓
職業發展與職后培訓與學生的終身學習具有密切關系,高職院校不僅要通過在校教學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保證終身教育的統一性和連貫性,讓學生不斷的進行自我深造和自我學習,進而為學生發展提供動力。
對基于終身教育的職業規劃課程模式進行研究,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具有關鍵意義,其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渠道。社會的發展源于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依靠教育的進步,因此,只有給予教育充分的重視,才能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1]王艷.基于“四位一體”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3.
[2]劉益青.高職“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下現代職業人培養路徑探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
[3]李樹陳.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視角下的職業教育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