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華 于淑文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鄭州 450053 2)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 鄭州 450000
?
腦脊液檢查在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
張同華1)于淑文2)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鄭州4500532)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討腦脊液檢查在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中的實驗診斷方法、檢驗結果的綜合分析與鑒別診斷,尋找發病原因,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方法選取2014-05—2015-05在我院就診的23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病人腦脊液的病理學檢查、顯微鏡檢查、蛋白質及生化檢測結果,結合臨床表現,對神經系統疾病做出診斷及鑒別診斷,并追蹤治療效果對診斷進行驗證。結果不同病因引起的腦脊液的性狀、顏色、生化檢驗等檢測結果具有明顯差異。結論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均會引起腦脊液的改變,只有對病人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準確的診斷結論,對癥治療,才能得較好治療效果。
【關鍵詞】腦脊液檢查;結果分析;鑒別診斷;準確結論;治療效果
腦脊液(CSF)是由各腦室微血管內的血漿透過脈絡膜叢后的清晰液體,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除保護腦和脊髓免受外來損失,還參與營養代謝,完成神經組織與體液間的物質交換。病理情況下,如感染、炎癥、外傷等病理因素作用下,從而引起CSF理化性質、細胞學及微生物學的異常改變,CSF的檢驗,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預后和治療具有極大的價值。中樞神經疾病患者,在詳細詢問病史和正確的神經系統檢查的基礎上,通過CSF的顏色、濁度、細胞數目及化學成分的變化,可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診斷依據。本文針對23例臨床醫生懷疑是中樞神經疾病的患者,進行CSF檢查,并對檢驗結果綜合分析和鑒別診斷。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4-05—2015-05我院就診的中樞神經疾病患者23例為研究對象,男15例,女8例,年齡1~66歲,平均36歲,其中1~2歲3例。嬰幼兒常表現為高熱,嘔吐、拒食,煩躁哭鬧;兒童及成年人常表現為頭痛、呈噴射狀嘔吐、昏迷、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布魯津斯基征陽性等臨床表現。
1.2標本采集及處理腦脊液由臨床醫師腰椎穿刺采集。CSF分別收集于3個無菌容器中,第一管做細菌學檢查,第二管做化學和免疫學檢查,第三管做一般性狀和顯微鏡檢查,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1]。
1.3CSF的理學檢查肉眼觀察 CSF的顏色,結果5例呈米湯樣乳白色渾濁,靜止1~2 h后,有明顯凝塊或沉淀出現;3例為毛玻璃樣渾濁、伴有凝塊、靜止12~24 h后,有薄膜形成;10例血性渾濁,顯微鏡下,出現大量紅細胞,經離心后上清液均為紅色或黃色,排除了穿刺性損傷出血,可能是中樞神經出血性疾病引起;4例清晰透明無凝塊或渾濁;1例呈現綠色。
1.4診斷和鑒別診斷(1)CSF的化學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和病理學檢查結果,對23份標本,離心后取上清液用磺基水楊酸—硫酸鈉比色法進行CSF蛋白質定量檢查[2]、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葡萄糖測定、用電極分析法進行氯化物測定。其中有20例CSF蛋白含量超過正常值,5例葡萄糖含量明顯減低,符合細菌性感染的診斷指標;3例氯化物明顯減低,符合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指標;2例氯化物升高。(2)CSF顯微鏡檢查:將CSF沖入計數池,在顯微鏡下計數一定范圍內的細胞數,求出每升CSF液中細胞總數[3],23例標本中有20例細胞總數升高。取CSF離心沉淀物制成均勻涂片,干燥后經瑞氏染色,油鏡下進行分類計數,5例乳白色CSF的分類計數中,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升高,是細菌感染的標志;3例毛玻璃樣渾濁的CSF,淋巴細胞百分比明顯升高,是結核性感染的的標志。為了鑒別真菌性腦膜炎,對23例腦脊液,進行了墨汁染色,發現1例新型隱球菌患者。(3)對懷疑細菌感染的5例標本,經細菌直接涂片,進行革蘭染色[4],并做細菌培養,均發現了致病菌;3例懷疑為結核感染標本,分別行抗酸桿菌和結核菌培養,結果均陽性,驗證了當初的判斷。
2結果
通過對23例中樞神經疾病患者CSF的理學檢查、生化檢測、細胞計數及分類染色檢查,細菌學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結果5例患者符合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占22%;腦出血疾病占44%;結核性腦膜炎3例,病毒性腦膜炎2例,真菌性腦膜炎1例,銅綠假單胞性感染1例,其他1例,共占34%,綜合分析,由出血性疾病引起CSF改變所占的比例最高。
3討論
中樞神經性疾病病因復雜,除進行神經系統正確的檢查、CT等影像學檢查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應考慮CSF檢查:(1)有腦膜刺激癥狀;(2)懷疑顱內感染者;(3)有昏迷、抽搐、癱瘓等癥狀而診斷不明的神經系統疾病;(4)懷疑有白血病或梅毒時。
不同的病因會引起CSF顏色變化,正常CSF無色清晰透明,化膿性CSF呈乳白色,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呈紅色或黃色,黑色素瘤時呈黑色,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時呈綠色。正常CSF球蛋白含量極微,但當患有各種腦炎、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顱內出血等疾病時,球蛋白明顯增加。病毒感染、腦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使CSF葡萄糖含量增加;細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時,糖易被分解,CSF葡萄糖含量降低。氯化物的測定對于化膿性腦膜炎和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和鑒別有重要意義:前者減低較少,后者減低較多。細菌性腦膜炎時,白細胞濃度升高明顯,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蛋白明顯增加;出血性腦膜炎時,CSF含有大量紅細胞,球蛋白增加,糖、氯化物正常。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濃度升高不明顯,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寄生蟲感染或變態反應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多種神經性疾病CSF的改變,多發生于癥狀之前,故CSF的理學檢查、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生化檢驗對各種類型的腦膜炎可以做出初步診斷。還可通過CSF的細菌涂片檢查、墨汁染色、革蘭染色和抗酸染色進行特異性檢驗尋找病原菌。這就要求臨床醫生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結合CSF檢驗各項參數,尋找發病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對癥治療,才能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4參考文獻
[1]吳曉蔓.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2.
[2]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7.
[3]吳曉蔓.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3.
[4]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A[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14.
(收稿2016-01-04)
【中圖分類號】R44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3-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