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紅,李 鳴
(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功能科,新疆 塔城 834700)
?
超聲對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診斷分析
周新紅,李鳴
(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功能科,新疆 塔城 834700)
【摘要】目的:研究使用超聲對乳腺囊性增生病進行診斷的價值. 方法:選取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2014-04/2015-12收治的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乳腺增生檢查,將結果與細針吸細胞學檢查結果相比較. 結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的結果與細針吸細胞學檢查結果比較,結果相吻合的有47例,符合率高達94%. 結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乳腺囊性增生病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臨床檢查上可以進行推廣和進一步應用.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
0引言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種常見疾病,且發病率較高.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葉小導管及末端導管高度擴張形成的囊腫為特征,伴有乳腺結構不良病變的疾病,又稱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腫性脫皮性乳腺增生病、纖維囊性乳腺病等[1]. 與單純性乳腺增生相比較,該病乳腺增生與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惡變的危險. 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必要措施,本研究簡要分析了使用超聲技術對乳腺囊性增生進行診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2014-04/2015-12收治的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7~69(平均43.5)歲. 對50例患者均采用超聲技術進行診斷檢查.
1.2方法本研究選用Saote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檢查,探頭的頻率為10 MHz. 首先讓患者仰臥、半左側及半右側,分別進行橫向、縱向、環向以及跨越乳頭等方位的掃描,分析聲像圖中病灶、回聲、邊界等情況,對病灶的大小進行測量、定位,并進行雙側腋窩的常規掃描.
2結果
本研究中對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其中47例患者得到細胞學和病理學證實,符合率高達94.00%. 47例患者中,腺體局限性增厚、結構紊亂為4例,共占總人數的8.51%;低回聲腫塊患者15例,占總人數的31.90%;囊性暗區患者18例,共占總人數的38.29%;混合性回聲患者10例,占總人數的21.27%. 對患者進行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將其與進行超聲診斷結果相比,共有3例不吻合,其中包括1例乳腺癌,1例纖維腺瘤以及1例導管內乳頭狀瘤.
3討論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多發于女性絕經前期,通常情況下,絕經后不會再進一步發展,少有發生在青春期. 當前,對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部分專家認為,該病與女性卵巢的內分泌失調有關系,特別是在女性出現雌、孕激素比例失調的情況下,從而導致乳腺實質的進一步增生. 因為乳腺的增生,致使腺管周圍出現囊腫現象. 臨床統計資料顯示,乳房的脹痛,腫塊出現周期性,這些都與患者的月經周期有一定聯系.
乳腺內腫塊常為主要癥狀,可發生一側乳腺,也可發生于兩側乳腺,但以左側乳腺較為顯著[2]. 腫塊可單發也可為多個,其形狀不一,可為單一結節,亦可為多個結節狀,單一結節常呈球形、邊界不甚清楚,可自由推動,有囊性感;多個結節常累及雙乳或全乳,結節大小不等,囊腫活動往往受限,硬度中等有韌性,其中較大的囊腫位于近表面時,常可觸及囊性感[3]. 根據腫塊分布的范圍可分為彌漫型,即腫塊分布于整個乳腺內;或混合型,即幾種不同形態的腫塊,如片狀、結節狀、條索狀、顆粒狀散在于全乳[4]. 本病乳痛多不明顯,且與月經周期的關系也不密切,偶有多種表現的疼痛如隱痛、刺痛、胸背痛和上肢痛. 有的患者在愁悶、憂傷心情不暢,以及勞累、天氣不好時,腫塊變大、變硬、疼痛加重,月經來潮后或情緒好轉后腫塊變軟、變小[5]. 臨床經驗提示有此變化者多為良性. 若腫塊增大迅速且質地堅硬者提示惡變可能. 5%~15%的患者可有乳頭溢液,多為自發性乳頭排液. 常為草黃色漿液、棕色漿液、漿液血性或血性溢液. 如溢液為漿液血性或血性時往往標志著有乳管內乳頭狀瘤[6].
本研究對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其中47例患者得到細胞學和病理學證實,符合率高達94%. 47例患者中,腺體局限性增厚、結構紊亂為4例,共占總人數的8.51%;低回聲腫塊患者15例,占總人數的31.9%;囊性暗區患者18例,共占總人數的38.29%;混合性回聲患者10例,占總人數的21.27%. 利用超聲技術對乳腺疾病進行診斷過程中可能出現漏診現象,因此要加強對聲像特點以及患者的病癥、病史等進行綜合性分析,最終得到科學的診斷信息[7].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具有操作簡單,使用便捷以及無創等優點,是診斷乳腺疾病較好的選擇.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對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診斷準確率較高,在臨床診斷上可以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云輝,劉平華,王永新,等. 乳腺導管造影在乳腺導管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5,16(3):188-191.
[2] 蔡海瑩,張搖威,謝揚. 逍遙丸聯合三苯氧胺周期性用藥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 現代醫院,2014,14(4):37-38.
[3] 鹿海峰,范金梅,楊桂華,等. 中藥配方顆粒天晴乳消方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100例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9):290-291.
[4] 鮑彥美,于海濤,徐建華,等. 中藥聯合手術治療12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7):4050-4051.
[5] Karsidag S, Akcal A, Karsidag T, et al. Reduction mammaplasty using the free-nipple-graft vertical technique for severe breast hypertrophy: improved outcomes with the superior dermaglandular flap[J].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1,35(2):254-261.
[6] 丁小紅,李潔,趙艷,等. 乳腺微創真空旋切系統(EnCor)對乳腺腫物的診治價值及切口的選擇[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4):324-326.
[7] 邵龍,畢美娥,周春蘭. 高頻彩超及X線鉬靶檢查對乳腺原位癌早期診斷價值的對照分析[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6):18-19.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5-54-02
收稿日期:2016-03-10;接受日期:2016-03-26
作者簡介:周新紅. 本科,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超聲. Tel:0901-6278849E-mail:548641318@qq.com
【中圖分類號】R445.1;R655.8
【文獻標識碼】A
·臨床與轉化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