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凌
河南扶溝縣人民醫院內科 扶溝 461300
?
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分析
魏凌
河南扶溝縣人民醫院內科扶溝461300
【關鍵詞】腦卒中;繼發癲癇;臨床特征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若繼發癲癇則將顯著增加患者致殘率及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威脅其生命安全[1]。本文探討腦卒中繼發癲癇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1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中男49例,女32例;年齡57~78歲,平均(67.82±1.14)歲;原發疾病類型:腦出血37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5例,腦梗死2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4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81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腦卒中類型及發生部位、癲癇發生時間及類型、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等,分析方法為查閱本次就診相關病歷資料、咨詢患者本人及家屬、詢問當事接診醫護人員等。
1.2.2治療方法:發病后立即靜脈注射地西泮,苯巴比妥鈉肌內注射,部分患者治療后即可控制相關癥狀且未再發作。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后繼治療,如口服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抗癲癇藥物。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循環狀態、緩解缺氧程度、補液(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度平衡)、降糖及預防并發癥等。
2結果
2.1腦卒中情況病變部位:小腦3例(3.70%%),丘腦2例(2.47%),基底節區10例(12.35%),腦干1例(1.23%),顳葉32例(39.51%),頂枕葉4例(4.94%),顳頂葉12(14.81%),頂葉9例(11.11%),額葉8例(9.88%);病變類型:皮層下卒中16例(19.75%),皮層卒中65例(80.25%);卒中類型:腦出血37例(45.68%),腦梗死25例(30.8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5例(6.17%),蛛網膜下腔出血14例(17.28%)。腦出血所占比例最高(45.68%),病變部位位于顳葉所占比例高達39.51%,且多數屬于皮層卒中(80.25%)
2.2癲癇情況發作類型:全身強直性陣攣性發作22例(27.16%),單純部分性發作34例(41.98%),癲癇持續狀態8例(9.88%),復雜部分性發作17例(20.99%);發作時間:早期癲癇發作21例(25.93%),遲發性癲癇60例(74.07%);治療效果:癲癇未復發49例(60.49%),復發(需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27例(33.33%);死亡(5例,6.17%),其中死于循環衰竭1例(1.23%),腦卒中復發1例(1.23%),肺炎1例(1.23%),癲癇持續狀態2例(2.47%)。81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中單純部分性發作所占比例高達41.98%,其中74.07%屬于遲發性癲癇。
3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其特點為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其中部分患者將繼發癲癇,嚴重威脅其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2]。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生活習慣、結構、壓力、環境等)不斷變化,腦卒中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數量也隨之增加,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
卒中后癲癇可分為早期癲癇發作及遲發性癲癇發作,其中早期癲癇發作發生于卒中后2周內,遲發性癲癇發作發生于卒中2周后,遲發性癲癇發生率顯著高于早期癲癇發作幾率[3]。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出現早期癲癇發作的主要原因為腦組織存在水腫、缺氧、缺血、代謝障礙等異常情況,從而對神經元細胞膜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導致癲癇;遲發性癲癇發作臨床病理表現則與早期癲癇發作差別較大,多由瘢痕所致癲癇灶并產生機械刺激、神經元逐漸變性、瘢痕改變(萎縮、移位、粘連)、膠質細胞增生等引起[4]。本文74.07%患者屬于遲發性癲癇,與上述研究結論相符。
腦出血是癲癇繼發率最高的卒中類型,早期繼發性癲癇患者腦部因出血激發血管痙攣,且局部可存在腦水腫情況,已受累的腦組織呈現出代謝障礙及缺氧缺血狀態,大量神經元同步放電引發癲癇;遲發性癲癇患者除存在鐵、鐵蛋白、血紅蛋白作用外,還與壞死腦組織、含鐵血黃素經吞噬細胞清除、膠質增生、瘢痕、消除血灶有膠質形成、大出血灶、中風囊機械刺激等因素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81例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中45.68%屬于腦出血,且39.51%患者卒中部位位于顳葉。
研究顯示,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大多經對癥治療好轉或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身體功能較差、卒中復發等因素死亡,應引起相關醫務工作者注意[5]。本文有效率高達93.83%,病死率僅6.17%,且因癲癇持續狀態死亡患者所占比例較低(2.47%),治療效果較為理想。提示及時診斷并給予正確治療是保障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療效及預后的關鍵因素,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6]。
綜上所述,臨床醫生應準確掌握腦卒中繼發癲癇相關臨床特征,接診高危人群時積極采取各項預防措施,對疑似病例進行臨床檢查確診病情,根據其實際情況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4參考文獻
[1]李俊蘭.36例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34):3 495-3 497.
[2]趙世峰,李云香.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特點分析及預防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5):910-911.
[3]吳平,莫國毅.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 744-4 745.
[4]單嶠,王世勛,王新軍.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后遲發性癲癇患者焦慮抑郁共病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4):4 000-4 003.
[5]Ghatan S,Mcgoldrick P,Palmese C,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medically refractory epilepsy due to early childhood stroke[J].J Neurosurg Pediatr,2014,14(1):58-67.
[6]Gourie-Devi M.Epidemiology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India:review of background,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epilepsy,stroke,Parkinson's disease and tremors[J].Neurol India,2014,62(6):588-598.
(收稿2015-05-18修回2016-05-24)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