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晶星
鼻梁、鼻尖、鼻孔等部位整體和諧,符合120°~130°的理想鼻額角,90°的理想鼻唇角,85°~90°的理想鼻尖角,可以增強面部輪廓立體感。耳軟骨隆鼻作為目前最常見的自體軟骨整形手術,受到廣大愛美者的喜愛。耳軟骨是具備一定弧度的軟骨材料,而鼻尖的形態也有一定的弧度,因此常運用在鼻整形手術中。一個完美的鼻型必須從鼻部美學角度出發,要遵從對稱、角度適合、鼻梁的高度和寬度比例適當的原則[6],然后根據鼻部與整個面部,整個身材以及個人的氣質、職業習慣等聯系起來,推導出鼻部的和諧曲線。自體耳軟骨鼻整形操作相對簡單,耳軟骨切口位于耳甲腔之邊緣內,瘢痕隱蔽,具有人工材料不可比擬的優點,其與鼻局部組織愈合為一體,有極好的組織相容性,容易固定,不會出現移位和產生排異反應,看起來自然逼真,摸起來真實有感。有專家[7]認為,膨體聚四氟乙烯植入體最淺應放置在真皮下,如放置過淺移植物有可能外露而誘發感染。另外,如果手術時間較長,手術區域有較多瘢痕或放置在瘢痕組織下,都可能增加感染的發生率。治療后所有患者均進行電話隨訪6個月,從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有關報道相似[8]。
綜上所述,耳軟骨可以有效改變鼻頭的短、圓、鈍的外形,在墊高鼻尖的同時不會破壞皮膚,外形自然,手感柔軟,安全無并發癥發生,可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8] 袁進東,段瑞平,李長江,等.自體軟骨及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鼻整形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4,25(5):279-280.
[7] 宋朝暉,吾買爾?亞森,翟鳳英,等.鼻內鏡下鼻中隔-歪鼻整形術后療效評估方法的綜合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15):1591-1595.
[6] 李幸,孔豫蘇,魯加祥.鼻假體置入時耳軟骨移植聯合鼻翼軟骨推進在隆鼻術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4,20(6): 321-322.
[5] 劉澍,趙玉琴,賈慧存,等.經鼻小柱倒V型切口聯合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并同期鼻整形術[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4,28(8):568-570.
[4] 李衛華,邢玉璽,李德水.自體耳甲軟骨移植重建鼻軟骨支架矯正唇裂繼發鼻塌陷畸形療效觀察[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1(7):153-154.
[3] Razmpa E,Saedi B,Mahbobi F.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with combined use of Medpor graft and irradiated homograft rib cartilage in saddle nose deformity[J].Arch Iran Med,2012,21(4):235-238.
[2] 林忠泵,林潔,譚曉燕.自體鼻中隔軟骨與多孔高密度聚乙烯鼻端種植體修復單側唇裂繼發鼻畸形的療效比較[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3,23(6):417-419.
[1] Miyamoto J,Nagasao T,Nakajima T.Evaluation of cleft lip bony depression of piriform margin and nasal deformity with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retruded-like"appearance and anteroposterior position of the alar base[J].Plast Reconst Surg,2007,31(6): 1612-1620.
床旁支氣管鏡在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侯晶星
【摘要】目的 探討床旁支氣管鏡在重癥監護病房(ICU)機械通氣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收治的ICU機械通氣患者6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機械通氣,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檢查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床旁支氣管鏡可明顯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使其早日康復。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5846(2015)10-0091-03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院,遼寧營口 115000
對于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進行機械通氣尤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其臨床癥狀。機械通氣脫機困難的患者常伴有重癥肺部感染,單純全身藥物治療很難控制感染。對于痰液多、黏稠、不
易咳出的患者而言,因支氣管腔阻塞,可出現肺不張,致使機械通氣效果差,病死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床旁支氣管鏡對ICU患者臨床癥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能清除氣道內濃稠痰液,減少肺不張面積,降低病死率[1]。本研究就床旁支氣管鏡在ICU機械通氣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ICU機械通氣患者6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7例,年齡24~57歲,平均(41±5)歲;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腦出血術后6例,胸部手術后3例,復合創傷5例,腹部手術后4例,中毒3例,重癥肺炎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8例,年齡25~58歲,平均(42±5)歲;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腦出血術后6例,胸部手術后4例,復合創傷3例,腹部手術后5例,中毒3例,重癥肺炎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機械通氣,患者入院后實施常規機械通氣,并通過化痰、解痙和抗感染等常規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通過PENTAX FB-15BS型纖維支氣管鏡對患者進行檢查和治療。患者于術前靜脈滴注丙泊酚2~4 mg/(kg·h),并采用利多卡因實施氣道局部浸潤麻醉。選擇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通氣模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潮氣量8~10 ml/kg,頻率15~20次/min,呼氣末氣道正壓在原有基礎上降低5~8 mmHg,動脈血氧飽和度100%。通過氣管插管三通管接口處密閉端將支氣管鏡插入至患者主氣道,對左右側葉和各段支氣管進行灌洗。操作過程中,不斷實施機械通氣,通過活檢孔反復注入37 ℃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和吸出視野內分泌物后退鏡,根據患者病情設置灌洗量。結束上述操作后將呼吸機參數和模式調節至原有模式,2 h后進行血氣分析,并行常規痰培養。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2]。
1.4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者發熱、咳嗽和肺性腦病等臨床癥狀消失,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恢復正常,PaCO2恢復至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PaO2上升至90 mmHg以上,通過胸片或胸部CT檢查,肺葉復張,炎癥病灶全部吸收或僅遺留少許纖維索條陰影,且患者可以完全脫機;有效:患者發熱、咳嗽和肺性腦病等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白細胞計數下降,PaCO2降至50~70 mmHg,PaO2上升至70~80 mmHg,胸片或胸部CT檢查顯示,肺葉部分復張,炎癥病灶明顯吸收,且患者可間斷脫機;無效:患者發熱、咳嗽和肺性腦病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白細胞計數持續上升,PaCO2>80 mmHg,PaO2<70 mmHg,通過胸片或胸部CT檢查,肺葉無復張,炎癥病灶沒有吸收,嚴重累及兩肺,且患者不能脫機。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SaO2和PaCO2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2.2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3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均未出現低氧血癥和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對ICU危重患者進行治療時,保障有效通氣十分重要,但采用有創機械通氣需建立人工氣道,會給患者上呼吸道黏膜帶來一定損傷,進而降低其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甚至會喪失自然防御功能,最終導致患者咳痰無力,此時主要采用常規吸痰管對患者進行反復吸痰,但尚無方法可以將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吸出,致使肺泡內大量黏液聚集,影響肺部氣體交換,出現肺不張和肺炎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窒息[4]。床旁支氣管鏡對患者氣管、支氣管中的黏膜水腫、出血及糜爛等癥狀具有直接觀察作用,可對患者深部病變進行直接探查。該治療方法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