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軍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語文教學屬于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在新課改背景下,更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其中主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繼承了原有語文教學的精髓,還采納了其他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自由討論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閱度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與此同時,個性化閱讀方式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途徑。由于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水平,所以需要采用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新課標的理念已經被廣大教師牢牢記住,同時許多教師也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新課標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到教學課堂之上。但是,當教師在使用這些全新的教學方式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其中的一些問題,不僅沒有給教學帶來益處,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1.沒有充分把握好個性化的程度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由于過度強調個體的需求,所以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采取放任的態度,由于小學生還沒有達到可以進行自主閱讀學習的程度,導致學生的分辨能力欠佳。學生任意采取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面上屬于自主的個性化教學,實際上學生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沒有掌握閱讀的范圍,也不知道閱讀的目的是什么,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師教學,還導致學生盲目被動,不能保證閱讀質量,降低了個性化閱讀學習的效果。
2.自由討論沒有規劃
在新課標的教學中,明確表明教師應該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學習方法,其中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比較典型的學習方法。但是在大部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由討論活動卻不能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討論,逐漸演變成學生學習的中場休息時間。自由討論沒有規范性,只是一時的課堂熱鬧,這種自由討論并不屬于自主性學習方式。
3.教學目標需要進行調整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屬于一門基礎性學科,這一階段的閱讀理解對學生十分重要。和其他階段教學相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初步語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師只是一味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沒有重視學生的語感,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極為不利。
二、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
1.將知識性教學與趣味性教學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將一些比較有趣的教學素材收集起來,在教學時,利用收集好的素材向學生進行展示,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小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表演之前先由小學生自己動手做好稻秧的畫板,之后再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在參與表演的同時也會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度了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2.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指導學生可以多讀文章,并且能夠讀出文章中的美感,同時可以對其文章進行充分的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想象思維,促使閱讀教學打破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單一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每個學生在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興趣以及注意力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采取自己擅長的方式去學習課本內容,從而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一文時,有的學生喜歡以表演的形式學習,有的學生喜歡以講故事的形式學習,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教學方式,采取比賽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并以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還能對課本內容有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提高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制定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獨立自主地學習語文閱讀,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就會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勝菊.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5(04):175.
[2]宮雪松.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4(28):16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