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點強調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實踐能力就包括寫作的能力。語文素養就應該包括閱讀積累、寫作能力等方面,尤其是文化修養、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最好體現。在教學中提倡寫生要寫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感受。
關鍵詞:作文能力;語文素養;閱讀教學;寫作真實
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重頭戲,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點強調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實踐能力就包括寫作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語文實踐能力的核心,所以關注學生的寫作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關鍵。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首先是學生的閱讀積累,這是作文的基礎,其次是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從這兩方面去努力,就可以獲得高效的作文教學能力。
一、增加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的闡述中第一點就提出了要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就應該包括閱讀積累、寫作能力等方面,尤其是文化修養、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作文是學生對認識到的生活現象和生活感悟真實地反映。通過作文寫出真實的、獨特的生活感受就是作文寫作的目標。閱讀對于作文水平提高的促進作用是非常鮮明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讀書的作用。只有大量讀名家的作品,在名家作品中汲取營養,才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這里提出的閱讀包括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兩方面。課外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范圍不是太廣,一個是內容要適合他們閱讀,一個是字詞不能有太生僻的,畢竟他們受識字量的限制。所以,在提倡小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要推薦書目,并組織定期的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比如各種童話故事、古詩詞、現代兒歌、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適合高年段學生)等,在班級范圍內舉辦讀書會,將學生的讀書筆記進行展覽,定期書寫讀后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二、注重課內閱讀教學的效果
語文教材搜集整理的古今中外各種經典名篇,篇篇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進行閱讀積累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課內閱讀教學對作文能力提高的促進作用,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指導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名篇的學習中,既能獲得文化素養的積累,也能獲得文學知識的積累,更要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對文中的經典段落要給予背誦,精彩的寫作技巧要指導學生進行模仿,仿寫對于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實施對經典文章的仿寫、續寫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懷念母親》(史鐵生)一課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搜集關于史鐵生的信息,包括他的生平、作品等,學生通過搜集資料獲得了很多關于史鐵生的信息,他那些經典作品《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本課學習后,我推薦學生繼續延伸閱讀這些經典之作,學習史鐵生樸實自然的文風,用那種寫實的手法,真實記錄生活的寫作特點。而且還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母親的習作。不僅學習了經典作品,而且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指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感受
我手寫我心,這是對寫作內涵的真實寫照。目前,小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閱讀經歷的限制,他們的寫作能力有限,尤其是素材的選擇和整理方面更是顯得力不從心。而且假大空的作文比比皆是。撿到錢包了、幫助老人推車了、送小孩子回家了、車上給老奶奶讓座了等等,都是這種虛假的內容,學生能夠寫作自己真實感受和真實見聞的內容少之又少。鑒于此,我在教學中提倡寫生要寫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感受。小學生的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如實記敘,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但小學生往往容易把身邊的事情忽視掉,不大善于遴選寫作素材,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恰當地加以引導和指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說真話、訴真情、表實意。有人說,文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學生而言,可以理解為真實記錄、精心修飾,也就是能把生活中的事件真實記錄下來,然后在適當之處進行修飾和美化,盡量實現文學美。但是滿篇都是假話也不行,一方面這是不誠實的表現,另一方面虛假的內容寫起來也不能具體,不會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期的努力,要為學生寫出好作文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從閱讀積累開始,然后是欣賞模仿名篇,最后是自我評價,不斷訓練,多讀多寫,一直是提高作文的不二法則,也是長期以來教學的寶貴經驗。這樣長時間堅持,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提高,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張曉峰.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作文教學[J].教育導刊,2012(Z1).
[2]宋秋前,陳宏祖.論掌握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與缺失[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0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