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忠
摘 要:小學時期,是學生接受啟蒙教育之后學習步入正軌的開始時期,更是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新時期,而在小學一年級,在學生所學習的科目當中與以后的學習銜接最為重要的就是數學和語文,然而拼音學習得怎樣就反映了學生的語言面貌。所以要結合教學特色培養學生的語言面貌,為他們以后更好地學習語文做好鋪墊。
關鍵詞:發音;訓練;習慣
語文教學在新時期已受到了教育部的重視,語文學習是廣泛的,是積極的,是先進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對語文教學進行研究,中華文化最大的魅力之一是語音的魅力,所以教育部以及各方領導高度重視小學生語音能力的培養,認為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語音方面的學習,培養學生普通話的口語表達是十分重要的。
一、培養學生流利的普通話
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初步學習,而我們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口唇是否形象到位,音質是否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都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素質,而我們教育工作者恰恰最擔心的就是有的老師非常熟練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領域的知識,但是教給孩子們的時候就顯得不太熟練了,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于他們的培訓。
二、教導學生養成學習拼音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會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我們應該依據學生學習習慣的不同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把他們最有優勢的一個方面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學習音標就會更加的簡單并且容易理解了。
三、讓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為老師,要想讓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拼音的興趣,最有用的一個方式就是我們按照音韻的標準進行教學,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拼音編成很多首簡簡單單的歌謠,學生對于音樂是非常有興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使學生學習音標更加容易一些。
總之,讓小學生學習音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方式與方法,我們更多地掌握一些關于技巧方面的問題,很多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讓他們學習起來更容易。
參考文獻:
張香竹.漢語拼音教學研究綜述[J].繼續教育研究,2009(0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