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
摘 要:伴隨著新改革的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當前,翻轉課堂已然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翻轉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實現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閱讀;翻轉課堂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能力,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信息資源支持,翻轉傳統課堂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著鮮明的特征:
(1)教師角色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被徹底顛覆,教師僅僅是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引導者。
(2)學生角色轉變,在翻轉課堂中,學生逐步成為教學的中心,在信息技術下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3)家長教師轉變,傳統教學中家長對學生知識教育教學的參與度較低,僅僅和教師溝通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在翻轉課堂中家長能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發揮著監督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翻轉課堂教學實施
1.實施原則
要實施小學語文閱讀翻轉課堂教學,必須遵循這幾個原則:
(1)重視課前教學視頻制作,小學生往往有很強的好奇心,對形象化事物很感興趣。所以教師應抓住此特點,制作出趣味性強的視頻。
(2)應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實現閱讀的探究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協作意識。
(3)適量安排教學內容,合理靈活地分配課堂時間。
(4)實施多元化評價機制,針對性學生情況進行評價,做出指導。
2.具體實施
(1)課前準備工作,翻轉課堂實際上是把知識傳授轉移至課前,通常是通過教師制作視頻來實現的。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找到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源,根據語文閱讀的教學需要,可在網絡上豐富的影視、音樂及史料等資源中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素材。教學視頻制作,應充分考慮到視覺、音效、趣味性、互動性及播放時長等因素,特別是視覺和音效上要能應充分反映課文主題,可以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有趣的互動,有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播放時長應控制在20分鐘最佳。教學視頻制作完成后,教師應向學生布置觀看完教學視頻后具體的學習任務,以有效引導學生對作者的背景、創作時代等信息進行查詢。比如,人教版版三年級上冊《讓我們蕩起雙槳》閱讀教學時,可播放同名歌曲視頻,讓學生直觀了解該文章描述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創作心境和感受。
(2)課堂教學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把課前預習最大化進行,進而有效延長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通過有效的課前準備,教師可布置好相應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可抽取5分鐘進行閱讀測驗,應合理設計此類測驗的難易度,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知識。然后設15分鐘開展課題的探究活動,應根據課前設計好的多個探究課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分小組進行協商選擇相應課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按照問題選擇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以同探究課題學生作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人數控制在5到7人最合適,另外應重視男女學生的合理搭配。如果課題難度較大或涉及知識面較廣時,可把該課題分成多個小課題,然后讓每個小組采取“拼圖”學習法完成課題的探究,也就是讓小組內每一個成員選擇一個分解小課題進行探究,最后開展整體性探究。如果教學課題較為簡單、涉及面相對窄的情況下,每個小組成員應進行獨立性探究,最后進行協作性探究。基于小組為單位的協作和拓展也應給出15分鐘完成,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對拓展進行有效指引。小組是協作和拓展學習的一個基本構建要素,5到7人為一小組,以使每個學生均能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還能隨時檢驗和糾正自身的想法,以發揮了各自的思維優勢。最后留出10分鐘進行教學總結,讓學生對自身學習體會進行交流。比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長城和運河》閱讀的翻轉課堂教學中,就是分成四個模塊完成,教學效果顯著。
(3)課后有效鞏固,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可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以所學知識的鞏固及補充性學習。教師可通過教學平臺向學生推薦和各個單元閱讀主題有關的信息資源,再根據小學生情感態度、認知規律,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水平和興趣的素材,也可制訂針對性的閱讀計劃。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師生的互動,通過平臺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對學生課外閱讀給予一定指導,拓展學生閱讀面。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是基于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翻轉課堂模式,能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自主性,實現優質化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劉小蘭.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語文閱讀翻轉課堂教學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2]王芳.翻轉課堂,未來課堂教學模式[J].中小學電教,2013,9(3):127-128.
[3]鐘曉流.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2(02):417-4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