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萍(寧安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寧安 157499)
?
血清檢驗指標與初發腦梗死不同病殘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邱 萍
(寧安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寧安 157499)
【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檢驗指標與初發腦梗死不同病殘程度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初發腦梗死患者共60例,收集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蛋白、血脂進行統計分析比較。結果 痊愈患者血糖、球蛋白和總膽固醇的含量要遠低于治療無效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型病殘的患者血清中血糖、球蛋白和總膽固醇的含量遠大于中型病殘及輕型病殘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有效地對患者的血糖含量、球蛋白含量和總膽固醇量,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對減輕患者的病殘程度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血清檢驗指標;出發腦梗死;病殘程度;相關性
腦梗死的病因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機體無法對部分腦組織區域正常供血,使腦組織缺血缺氧病變壞死,在臨床上表現為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1]。為減輕該病癥的臨床癥狀,改善治療手段,本院通過對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患者60例進行血糖、蛋白、血脂等指標所統計,分期其對患者病殘程度的影響。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初發腦梗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60.2±3.5)歲。其中由腦血栓形成34例,腦栓死8例,腔隙性腦梗死15例,其他原因3例。在6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8例患者無糖尿病病史。
1.2 數據收集方法:患者在經過治療后,痊愈患者21例,好轉36例,無效3例。在治療后其中有41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殘,輕型23例,中型16例,重型2例。在患者進行治療后2 d,對患者血清中的血糖含量、白蛋白A含量、球蛋白G含量、三酰甘油TG含量、總膽固醇TC量進行檢測和記錄。
1.3 觀察指標:在患者接受進行治療后2 d,測得血清中的血糖含量、白蛋白A含量、球蛋白G含量、三酰甘油TG含量、總膽固醇TC量,并進行記錄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F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治療后,痊愈患者血糖為(5.3±0.4)mmol/L、球蛋白為(23.4±3.1)g/L,總膽固醇的含量為(5.8±2.1)mmol/L,遠低于好轉患者的血糖含量(7.5±1.5)mmol/L,球蛋白含量(29.7± 5.3)g/L,以及總膽固醇含量(7.9±3.5)mmol/L;治療無效的患者血糖為(13.2±1.4)mmol/L、球蛋白為(39.1±6.6)g/L,總膽固醇的含量為(11.9±3.2)mmol/L,更是遠高于治愈和好轉的數值。三組血糖含量比較F值為12.31、球蛋白8.31、總膽固醇9.68。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痊愈、好轉、無效患者的白蛋白含量分別為(43.2±3.6)g/L、(45.3±1.7)g/L、(44.6±2.1)g/L,F值為1.23,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三酰甘油的含量分別為(1.3± 0.2)mmol/L、(1.5±0.3)mmol/L、(1.4±0.8)mmol/L,F值為1.11,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重型病殘的患者血清中血糖含量(12.1±1.8)mmol/L、球蛋白含量(37.8±5.6)g/L和總膽固醇的含量(9.9±1.2)mmol/L遠大于中型病殘血糖含量(8.1±1.2)mmol/L、球蛋白含量(30.4±4.5)g/L和總膽固醇的含量(7.9±3.5)mmol/L和輕型病殘患者的血糖含量(6.9± 0.7)mmol/L、球蛋白含量(26.8±5.1)g/L、總膽固醇的含量(5.8± 2.1)mmol/L,三者血糖比較F值為13.18,球蛋白8.87,總膽固醇10.24。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中、重三種病殘程度的白蛋白含量分別為(46.3±3.4)、(44.5±1.2)、(45.8±2.2)g/L,F值為1.96,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三酰甘油的含量分別為(1.4±0.6)、(1.3±0.5)、(1.5±0.8)mmol/L,F值為1.21,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現實,初發高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治療效果可以通過血清中的血糖、球蛋白和總膽固醇的含量來體現,痊愈患者血糖、球蛋白和總膽固醇的含量要遠低于治療無效的患者,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后的病殘程度也息息相關,重型病殘的患者血清中血糖、球蛋白和總膽固醇的含量遠大于中型病殘及輕型病殘的患者,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研究表明,通過控制血清中血糖含量,防止因為急性腦梗死而產生的應激性胰島素抵抗,形成慢性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球蛋白的升高和降低往往影響著血液中的蛋白類型變化,容易增加血液濃度,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形成血栓;膽固醇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容易與銅離子發生作用,聚集血小板并產生細胞毒素,誘發膽固醇堵塞、血管痙攣等病癥[2-5]。故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有效地對患者的血糖含量、球蛋白含量和總膽固醇量,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對減輕患者的病殘程度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賈瑛,穆紅.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和膽紅素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4,35(10):1580-1581.
[2] 尹娟.血清檢驗指標血糖、蛋白、血脂與初發腦梗死病殘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5):704-710.
[3] 陳軍,汪學耀.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31-33.
[4] 徐昆,龍幼敏,陳文強.血清檢驗指標與初發腦梗死不同病殘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7):988-989.
[5] 李建輝.反應蛋白與血清白細胞介素-18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1):153-154.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