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 呂春暉
?
國內企業內部控制的不足及應對措施
合肥工業大學 呂春暉
摘 要:加強國內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于提高企業經濟信息質量、防止舞弊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從內部控制的概念入手,進而分析國內企業內部控制不足的相關現狀,最后提出改善控制環境、強化人才培養、強化內外部的監督力度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內控 現狀 措施
1.1內部控制內涵
內控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其作用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的自我調整、相互約束、組織規劃以及相關控制等手段用以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經營方針、會計資料等的經濟性、貫徹性和正確性。
1.2企業內控要素
2008年,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明確指出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基礎即內部環境;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預警機制即風險評估;貫穿整個組織運作流程的控制活動;企業內部之間、企業之間、員工之間信息交流報表生成的信息與溝通機制;用于企業管理過程中質量評估、員工日常工作職責監控的內部監督機制統稱為內部控制的五大必備要素。
1.3內部控制歷程
18世紀法國管理學家法約爾首次提出內部控制的雛形。20世紀40年代是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居于主導地位的內部牽制階段,1949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第一次提出內部控制的定義。此后,1988年協會審計程序委員會在發布的《審計準則公告》中第一次提出用“內部控制結構”代替“內部控制”。1992年美國組織委員發布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中對內部控制五要素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的詮釋。20世紀初,COSO委員會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基礎上參考美國政府頒布的《薩班斯法案》后結合各方面風險管理的研究成果頒布《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將內部控制要素拓展為8個。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是對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擴展和補充,其整個過程是受所有的共同參與者影響的,將企業的風險管理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已成為全面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
2.1制度建立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現階段很多國內企業不夠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施以致很多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企業活動的某些環節、某些領域沒有規范到內控制度內,一些企業會計工作不準確、財務信息缺乏真實性、管理秩序混亂等現象時有發生。與此同時,部分國內企業過分依靠傳統慣例以及陳舊的管理制度來解決相關事宜,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體制,這種局面不利于公司內部管理走向科學化、制度化。
2.2財務會計基礎工作不到位,財務制度不完善
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很多工作不到位導致信息失真率大,很多企業對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相關的制度執行不到位,財務工作雜亂無章,貪污、挪用單位資金或侵吞單位資產等狀況時有發生,嚴重擾亂了經濟建設的秩序和環境。公司內部對于財務制度方面的要求以及監管等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缺乏良好的執行平臺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
2.3部分企業財務人員法律意識差、自身修養不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被曝光的財務人員等的不法行為屢見不鮮,由此折射出我國企業相關財務人員在誘惑面前自身法律意識較差以及道德修養方面嚴重缺失。國內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盡完善以及在企業相關管理方面薄弱導致部分財務人員財迷心竅鉆空子,造成一些經濟犯罪。
2.4監督機制不到位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審計部門主管即為公司的總經理,一般都不依托于其他職能部門而且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地位平等。這種不能突出審計單位權威地位的制度容易削弱審計部門的監督力度,造成部門之間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助長一些不法分子的企圖心。國內企業絕大多數都有針對自己公司的內部控制相關規章制度,也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專門設置了用于監督監控的董事會以及監事會。但國內內部控制監督工作效果很不樂觀,其原因也顯而易見,企業空有一套制度卻缺乏應有的執行力,再全面的規章也只會是一條條蒼白無用的規定。
2.5缺乏必要的溝通
企業之間溝通的必要性毋庸多說,國內很多企業面臨著領導做決策很少與下屬溝通、下屬很少與上級交流工作之外的事宜、部門之間往往以小團體的形式存在,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有效的溝通。這往往會造成涉及團體或個人利益或工作上出現錯誤時,部門之間推卸責任相互指責,這不僅不利于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利于良好企業文化的形成。
2.6企業的風險意識差
目前,國內經濟環境越來越惡劣,競爭以及看不見的風險到處都是。國內很多企業領導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他們往往滿足于自身的現狀,不愿意花太多的力氣去改變現狀。可想而知這些企業風險的抵御能力。基于這樣內憂外患的窘迫境況,這些企業若不致力于改變現狀,它們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發展。
2.7企業文化與經營體制的結合不夠
很多國內企業不重視經營體制與自身企業文化的結合,而這恰好是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在本公司能夠取得良好實施的大前提。以至于國內很多企業在規范員工行為以及解決內部控制相關問題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本身特有的企業文化,如何避免只注重表面、缺乏內涵而影響內部控制作用的持續發揮,做好本公司文化與本公司的經營制度相融合迫在眉睫。
3.1重視內部控制
企業應把內部控制相關知識作為培訓等環節的必要內容,加強企業內部人員對會計法等相關法律的學習。在企業內形成上到管理層下到基層員工的重視內部控制的大環境。公司的領導階層應端正管理態度,企業員工應了解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讓不同部門明白,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對于個人以及企業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價值。此外,也必須讓他們了解,內部控制的執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只有先從認識上接受內部控制才能從根本上重視并執行企業內控制度,營造出有利于內部控制執行的大環境。
3.2改善控制環境,強化人才培養
內控的有效性在很大一方面取決于內控環境。企業的管理方式、公司領導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員工對公司制度的履行情況等都會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企業應當重視人才的作用,建立起培養人才的體系,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往往側重于員工日常管理方面而不太注重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對員工的培訓也只是表面工作,很難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一方面注重外部招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內部人才的培養和提拔。只有讓員工在企業感受到歸屬感,自身價值才能得以實現,才能留住更有素質的員工,為企業發展出一己之力。
3.3嚴格業務流程,規范報銷制度
業務流程的規范有利于企業辦事效率的提高以及為企業內一些不方便查找源頭的失誤提供一定的依據,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推諉責任等現象的出現。對現代企業來說業務招待的費用往往在間接費用中占很大比例,應該加強對業務招待費用的審核,報銷單后附發票的金額不得超過一定的金額等,界限的劃定可以根據每個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報銷單填寫也應寫明業務招待的原因以及隨行人員身份等,以便于項目會計或者總公司會計審核。報銷制度的規范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一些貪污腐敗行為的出現。
3.4加強信息化管理,促進員工溝通
隨著企業的規模日趨壯大,開展的業務也越來越多,協調和控制各個業務的活動變得更有挑戰性。要求企業做到信息化管理,員工之間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企業部門之間的溝通,關系到各個流程進行的效率。例如原材料在各個項目之間的調撥、采購、發貨、費用報銷等事項,只有在信息溝通有效及時的情況下才能處理。國內一些企業存在人員流動大、員工之間缺乏溝通等問題。企業可以適時開展相關活動為各個階層員工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改善企業員工之間溝通,同時也能提高員工的歸屬感。
3.5強化員工風險意識,實施全面風險評估
企業領導應該重視風險并要將風險管理意識運用于企業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但并不是只有企業領導應該具備風險意識,還要定時給員工培訓相關風險意識的知識,強化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在參考借鑒成功企業的風險機制實施的基礎上,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創新地運用風險機制才能使風險機制得到最好地發揮,做到
未雨綢繆,降低甚至杜絕一些潛在風險的存在。對于已經確定的風險活動或環節給予重點監控和及時處理。
3.6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
良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能為員工帶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而且能夠加強企業員工的內部團結,能夠促進企業共同目標的實現。企業文化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成功與否,企業領導層應注重本公司文化朝有利于內部控制的方向培育,前文所說的讓員工注重內部控制制度及相關會計法律的學習、公司文化應與公司自身的經營機制有效結合等都有利于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與作用的發揮。
3.7加強內部控制責任管理與企業的內部審計
公司內部在進行年度績效考核時,將部門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列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同時對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出現過失的部門,視情節而給以一定的懲罰,形成獎罰分明的公司企業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審計部門應不隸屬于其他部門而存在,明確其職權以及相應的職責。此外,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制定強于其他部門的明確的懲處制度,對于審計部門內的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絕不姑息。
3.8強化內外部的監督力度
定期檢查考評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鼓勵內部不記名舉報并給予相應報酬。財政部、稅務部和審計部之間建立必要的崗位責任制,以免這些部門間的責任推卸以及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并形成相互的監督力。企業對于違反制度規定的人員及部門應加大執法及處罰力度,杜絕姑息。相關部門未能很好地執行本職監管工作也應受到相應處罰。讓工作中的不法行為成為不能觸碰的雷池。以鼓勵加獎勵的方式讓企業之外的人員、公司、媒體等對本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適當地給企業內部人員一種無形的約束力。
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有助于企業更有效、更好地提高經營效益,有助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就中國目前的企業管理現狀而言,想徹底根除內部控制在國內企業的不足極其困難。我們仍需要加大力度勇于創造條件,為建立適應中國企業高效的內部控制機制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心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導讀[M].大連:大連出版社,2008.
[2] 李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3] 沙娜.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2(2).
[4] 姚曉民.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1(9).
[5] 張福玲.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營與管理,2013(1).
[6] 財政部CPA考試委員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