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蓮
摘 要:由于小學生自身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決定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游戲教學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舉例分析了游戲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幾種應用形式,探討了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面臨的問題。指出小學語文游戲教學應該在利用其優勢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合理的游戲主題、科學的游戲設計以及主動的游戲實施等原則。
關鍵詞:游戲;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69-01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增強學習效果。產生了興趣,才能激勵學生不斷處于最佳學習狀態,使他們對語文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基礎。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達到學習效果尤佳,就必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此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游戲可以給小學生們帶來歡樂,同時在游戲過程中也可以和其他同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將游戲理念引入語文教學不僅具有很大的創新性,而且比較符合小學生的特點。筆者將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的概念總結如下:是指教師利用游戲的娛樂性這一理念,為了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將所要講授的語文知識編制成形象生動的小游戲,并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然后帶領小學生通過做游戲來實現語文對話、語文演講訓練的目的的一種實踐活動。這種語文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適合性。小學生正處于比較調皮、喜歡玩耍的年齡階段,他們不喜歡上課,但是游戲對他們來說卻充滿了極大的吸引力。因此,小學語文游戲教學法比較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傳統的死記硬背語文單詞和句子的方法顯然不適合小學生,因為他們的自律意識還比較差;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聽說教學法也不適合小學生。只有游戲教學法,才能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快樂,還掌握了語文知識。
2、知識性。教師在采用語文游戲教學時,所設計的游戲必須和語文知識緊密結合,不能過分注重游戲的娛樂性,而忽視教學目的。語文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將基本的語文知識傳授給小學生,讓他們愉快的掌握知識,這有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因而,游戲中應該包含大量的語文單詞、語文句子甚至語文片段,讓小學生從始至終都沉浸在語文的海洋中,長期下去可以培養小學生用語文主動交流的好習慣。
3、方法性。學習語文需要技巧,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該將各種語文學習技巧融入進去,比如單詞的發音技巧、對話技巧、閱讀技巧等,讓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另外,教師還應注意課堂的組織技巧,采用科學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游戲,讓小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內同時認識到語文知識的重要性,這需要教師認真考慮該采用什么樣的游戲主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可以活躍氛圍、什么時候開展討論等。
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作為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學習上也事半功倍,因此開始尋求問題的根源。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了解到教學游戲在輔助學科教學上的優勢后,開始對游戲教學作一深入研究,發現運用小學語文游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師生課堂角色,減輕師生負擔,促進學生學習新知識,有利于形成學生樂觀愉悅的性格。因此,在教學中應用游戲法勢在必行。
三、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漢語識字游戲。小學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教授學生識字,將游戲與識字結合在一起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簡短的小游戲,如猜字謎、詞語接龍等,根據每個字的偏旁、部首的特征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生通過游戲學會更多的生字。
2、體驗游戲教學。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復雜的課文和古詩有時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利用表演、歌唱、繪畫等多種游戲方式讓學生理解復雜的教材內容,并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鋤禾》時,教師可以安排幾個學生扮演農民進行耕地,通過讓學生參與表演,理解農民種田的辛苦,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正確選擇教學游戲。運用游戲教學法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游戲的選擇與安排并不是隨機性的,而是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將教學的方向作為游戲的目標,讓學生通過游戲學語文知識,而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這樣才能切實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狐貍與烏鴉》時,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理解狐貍和烏鴉的心理特點,使學生明白不能聽別人的贊美就得意忘形。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在游戲中達到教學目的。
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還應關注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具體如下:第一,鼓勵學生將游戲中用到的語文單詞、句子、交流方法、發音技巧等進行總結,為課后的學習打牢基礎;第二,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設計一個小的語文游戲或準備一段小的語文對話,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養成課后自學的習慣。
綜上所述,運用游戲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遵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習慣,選擇的游戲要符合課堂教學內容,并具有簡單、 易于操作的特點,使學生樂于參與,從而達到化難為易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雪華.解讀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改革方向[J].中教研究,2003(5).
[2] 毛青暢.淺談電腦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之我見[EB/O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曹瑩燕.小學語文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