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榮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啟發式教學,對“教”與“學”有著積極的促進性作用,它既能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更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故本文將主要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啟發式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79-01
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其獨立找到答案,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而學生在啟發式教學的引導下,既能掌握基礎知識,也能發展其能力,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將啟發式教學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概述啟發式教學
所謂啟發式教學,泛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客觀教學規律和具體教學任務,有機結合學生學習實情,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啟發式教學,就是將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根本目的。針對啟發式教學的特點包括:1)其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優化結合課本知識和自身智力。2)其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而教師作用只能作為指向標,不可喧賓奪主,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實現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3)其強調實踐結合理論,也就是教學過程中要有機結合課本知識和實際情況,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理解能力。
二、啟發式教學應用策略
1、案例分析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的結合
將案例分析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相互結合,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提前布置案例,要求學生認真閱讀,然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激烈討論,以促進生生間良好的交流互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選用的案例必須是以某種事實為依據編寫出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故事案例。只有經過對這種案例的分析,學生才能達到提高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春》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分析文章,尋找作者描寫春天的幾個方面,以及所描繪的春景有哪些?對景物的描寫又分別應用了如何的修辭手法?學生在對《春》這篇文章分析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相同類型文章的知識特點,以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并能夠全面系統的掌握如何寫作此類文章的技巧和特點。
2、重視提問過程中的啟發性
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常用來啟發學生的方法,科學合理的提問有利于促進學生跟上教師思路,然后正確的理解和學習語文知識。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運用啟發式教學,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展開思維,帶著目的性的對學生提出問題,但要注意的是,所提問題既不能過于簡單,又不能過于復雜,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理解能力,而教師提問要達到理想效果,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獲取答案,充分感知學習的樂趣取得成就感,激發語文學習興趣,重視提問的啟發性是關鍵。例如:《最后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在閱讀課外期間,了解文章中描寫韓麥爾神態、語言及行動時,韓麥爾先生體現出的心情如何?以及小弗郎士變化中他表現出如何的情感?當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反反復復進行閱讀時,就能感受到韓麥爾先生心情的悲痛和沉重,感受到小弗郎士表現出的愛國之情。又如:《孔乙己》教學完成后,教師不妨提出如下問題:孔乙己到底是受到誰的迫害?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從不同維度、不同角度去思考,讓學生深入分析文章所處的社會背景和孔乙己等相關角色,進而總結歸納出:由于孔乙己生活于黑暗的社會中,諸如孔乙己這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其人際關系十分冷漠,而孔乙己雖然是個知識分子,卻備受侮辱、迫害和嘲弄、奚落,這是直接導致孔乙己悲慘命運的決定性因素。借助啟發式提問,有利于學生快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寫下文章的目的。
3、啟發引導學生做題
初中語文教學中做相關試題也是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故語文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例如:《桃花源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做相關試題:《桃花源記》的作者是誰?文中漁人們是如何發現桃花源的?學生通過學習便能知道,中國古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是文章作者,但很快學生會被第二個問題難住,此時教師要發揮啟發引導的作用,協助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于走進桃花源之前路徑的描繪詞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認真的閱讀課外,自然而然就能發現問題的答案:“緣溪行,忘路……豁然開朗。”教師通過啟發引導的方法,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是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自學的習慣。
4、引導啟發學生討論問題
任何學科在教學中,帶著目的性、計劃性的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具有積極的促進性作用。教師不妨將課本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結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設置某些問題,引導其進行探討,可促進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例如:《我的叔叔于勤》教學結束后,學生能基本了解文章的主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就是丑陋的金錢關系,文章主要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現實。不過,單純的讓學生了解遠遠不夠,畢竟文中描述的社會與學生相差甚遠,故而,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必要組織學生展開分析和討論。拋出討論題目:究竟文章主人公是誰?引導學生回歸到課文中,重新分析課文主人公形象,逐一描述文中出現的人物,再次體會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看法,并深入的理解課文中心思想。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并非單純性質的教學方法,而是教學藝術的一種,它和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緊密相聯,對語文教學質量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并不斷更新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進而最大限度發揮語文教學中啟發式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徐志鵬.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J]關愛明天,2015.
[2] 喬營營.淺談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下旬刊),2012.
[3] 武彥霞.淺談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C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