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榮
摘 要: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簡要說明了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從有效的導入、活動的可行性和多樣性、組建合作小組、優化課堂討論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教學過程中,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的課堂活動并沒有獲得科學、有效地利用。那么,怎樣有效地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到發展?我想談談幾點體會。
一、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
設置問題,導入激情。情感往往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導入新課時,教師不妨采用提問的方式,激起學生的情感,同時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使他們寓樂于學。
找準切入口,激知導入。因為一節課的授課時間有限,授課的重點又不是導入,所以不宜花過多的時間。冗雜、煩瑣、茫無頭緒的導入不但浪費時間,也很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應該在導入時找準切入口。好的切入能節省時間,便于老師直達教學的主題,同時也讓學生跟上節奏,有話可說。在尋找切入口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及經驗,還要考慮所找的切入口與本節內容的關系。
使用媒體,情景導入。英語課堂教學的情景有其意義:(1)指場景、景物和環境;(2)指人物、情節,以及由場景、景物所引起人的情感和內心的感受。英語情節教學就是指在教學中利用各種材料、手段,設立生動、具體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創設情節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實物展示、動作演示、言語描述、圖畫烘托、角色表演和電教模擬等。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不可能將所有真實的情境轉化為課堂,教師可以做的是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貼近生活,這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識的內容。如,在教授初中英語Saving the earth 這課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1)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2)What shall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3)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因為題目關系到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會在討論中找到它,讓課堂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使用過程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成功。
二、教學活動的可行性和多樣性是有效性的保證
教學的可行性是教學成功的保證。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計難度適中的活動;同時,合理安排活動的時間、活動和學生在活動中的分工。其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為同一種類的活動,因為活動的內容、目的、主體、場所及手段的不同,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發揮好的作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指令,并具有很強的教學組織和調控能力。
避免活動單一化,提倡多樣性。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選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開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設計的活動內容要有情景和語境,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圖文并茂的小對話,每篇都有幾個人物,我們可以叫一或兩個小組的學生上來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創造性地自由發揮,我們都要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學生就能夠大膽地走上去,和別人交流。教師還可以把所學的知識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來鞏固和加深,比如,學了身體部位之后,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摸鼻子”的游戲。這是培養學生聽單詞和快速做出反應的游戲,在學了單詞nose,ear,head,hair,arm等單詞后,教師可快速說出這些單詞,學生聽到指令便用手觸摸這個部位,最快最準的獲勝,當學生做得非常熟悉后,還可以增加難度,可要求學生聽到哪個單詞不許摸哪個部位,如教師說“ear”,學生不能摸耳朵,但可以摸鼻子、嘴、眼睛等其他部位,這個游戲可以用競賽的形式,每組抽一名學生到前面做動作,做錯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兩人為優勝者。這種活動不僅學習了新知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培養了學生的反應能力。總之,設計各種活動,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創建合作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能夠合理地組建合作小組,直接關系到團隊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也關系到合作學習能否有效進行。其中,合理安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的作用,不僅會積極地影響學生的合作團隊和學生自己,也會影響著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發現,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對于小組活動的教學模式他們都很喜歡參與。此外,它被發現:(1)如果合作小組的學生的能力有一個高和低,他們將會更加有效;(2)如果小組成員的能力普遍較低,他們就沒有發起和維持討論的知識和能力;(3)本組男女生人數不均衡,也會影響到小組合作的質量。合作小組的組建,應先綜合評定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等,而后在合作學習中合理搭配學困生與優秀生,兼顧性別,做到組內異質。同時,群體間的差異被減少,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整合,各小組的整體水平達到了平衡。此外,當團隊開展的活動非常順利時,老師及時表揚和鼓勵;當小組活動出現困難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以便及時反饋和幫助,從而使合作學習得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該如何配合具體操作:(1)合作學習詞匯。安排小組學單詞,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合作學習,組員之間互相糾正發音,開展形式不一的詞匯聽、說、讀、寫練習和小測。然后,小組可以實行交叉檢查組和組之間的競爭和合作;(2)合作實踐的對話。學生完成了一次對話后,要求他們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角色分配,自編自演,最后,在全班面前進行表演。為了團隊的榮譽,學得較弱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能力。
有效的課堂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師生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研討氛圍中。有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教學煥發活力和效力,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愛學英語、會學英語。
參考文獻:
曹剛陽.談中學生英語課堂的有效導入.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