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鈴
英語教學中,不少老師會發現有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花的精力與時間不少,但是在單詞記憶方面總是收效甚微,今天記明天忘。特別是在實行課程改革之后對于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提升了,不再是單純地考語法,而是把要求掌握的單詞或語法規則放入特定的語境中進行上下文聯系,加以運用。但與此同時有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需要死記硬背,埋頭苦干,卻能收到不錯的成效,讓人羨慕不已。
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語言的語感。語感是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語言訓練到熟能生巧的表現。語感是英語教學的支點。語感較強的人理解力強,對別人所要表達的內容把握準確。語言表達流暢得體反應迅速,從而在英語學習上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需要從聽、說、讀、寫等方面來培養語感。
一、營造英語聽力氛圍來培養語感
就像每個人學習自己的母語一樣,首先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會有自然而然的語言輸出。所以教師要創造條件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1)英語教師要盡量用英語授課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適當使用語。課堂是學生接受教學的主要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大量的語言材料有助于語感的培養。現在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有些內容可以用圖片來加以詮釋。這種做法既營造了英語氛圍,又培養了學生用英語來思維。創造條件讓英語授課成為一種常態,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學生對這種課堂模式最終也是可以接受并適應的。(2)充分利用與教材配套的錄音與碟片。在有些中學英語教學中,錄音帶的利用率不高,為了節省時間,有的教師把英語課上成了單純的語言知識講授課,忽視了語言的交際性,使英語教學低效、費時。中學生長期缺乏英語語感與此有著直接的關系。配套錄音是由英美人士原聲錄制,語音純正、地道。這是大多數英語教師無法替代的。所以要充分地利用起這些資源讓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海洋里。多聽多看配套的動畫及配音可以讓學生在興趣中感受內容的實際含義,還能對語音、語調、連讀有更直接的體會,為模仿提供更為直接的語感體驗。另外,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他們的聽說欲望。會自然而然地為語言輸出打下基礎。(3)可以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多樣的、課外的聽力素材。要培養良好的語感,還可以在課堂之外進行延伸。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播放英文原聲電影或歌曲。初一剛開始,學生對全英語教學還不太適應時,我會他們進行“加餐”。針對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授受能力強的特點,上課前,我為他們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因為在英語歌曲中連讀、弱讀是重點,這些也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當然這是從他們熟悉的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開始的,孩子們都會跟著哼甚至唱。接著我就會播放新的歌曲讓他們每天聽,跟著哼或者唱,有些學生還會向我推薦一些好聽的英文歌。每天所花時間不多,但是量的累積所產生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從而帶動課本內容學習效率的提高。在輕松的氣氛中也培養了學生對于英語的感受力,培養了良好的語感。
二、多說多練,培養語感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聽說是相輔相成的。(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對話版塊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從而提高英語語感。以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為例,每個單元中Comic strips以及 Integrated skills部分都有對話內容。有些教師把這些部分上成了語法講解課,只要學生懂了就行,然后再背一遍。其實這部分內容設計的生動有趣,可以引起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興趣。在教授這部分時,我讓學生觀看幾遍錄像,跟讀之后,讓學生站起來進行對話練習,但是強調不是背誦。告訴學生需要模仿剛才所看到的動作、表情、語調,有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內容讓這個對話更完整,更有創造性。比起機械背誦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豐富的表情,自制的道具,創造性地擴充都激發了學生用英語交際的欲望。同時學生的英語語感也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2)每天上課前進行3~5分鐘演講,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Daily Report,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或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知識,幽默故事或自己的經歷在全班同面前做一個小報告。然后提1~3個問題讓同學們回答,與臺下的同學進行互動。也許有些教師認為這個操作起來有難度,只有能力強的學生才能進行,而且影響了新課的進度,其實并非如此。要使這個環節順利有效開展下去可以注意以下幾點。在初期不能太過強調對演講內容的要求,而應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勇氣。我在操作時,提前安排好一周的內容,然后讓第二天做報告的同學至少提前一天把內容交給我,然后進行修改、潤色。可以讓能力強點的學生開頭,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對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在演講的準備上給予充足的支持,讓他們獲得運用英語的成就感。逐漸地教師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并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完成一次report這個環節。 Daily Report給學生提供了運用英語的機會,有助于渲染英語聽說的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
語感的形成是基于鍥而不舍的聽、說、讀的反復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英語語感越強,其英語素質就越高,他們就越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語言,準確快捷地進行各種交際活動。所以教師應該創設各種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