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鵬
摘 要:化學課堂教學是否取得理想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化學實驗課的操作。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課本中生澀的知識內容。新課改對初中化學實驗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主要探討化學課改后的實驗課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三化學;新課改;實驗;教學方法
受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忽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因此長久以來,初中化學教學實驗課長期被忽視,教師對實驗課不重視,使得學生對于實驗課的理解僅僅停留于“玩”的階段,沒有探求知識的渴望。
一、初三化學實驗課進展現狀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主要向成績看齊,教學內容也是以考試內容為主,對于課本中展示的實驗,教師更多的是在課堂教學中簡單向學生展示。而學校安排的實驗課時間也被教師用作自習課時間,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更多的是在題海中度過。
由于經常操作,實驗過程對于教師來說很簡單,教師容易帶入性地認為實驗課沒有必要,甚至在實驗課中對學生的操作缺乏必要指導。但是實驗過程與教師演示過程完全不一樣,學生處于摸索階段,簡單的實驗也可能失敗,實驗失敗不利于學生完成后續的實驗報告等內容,且容易使學生對化學課喪失信心。
二、初三化學課改后實驗課的實施策略
首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實驗課中,教師對于本節課可能涉及的危險明確告知學生,并且逐一正確操作演示,并將必要的演示步驟在黑板中列出。在學生實驗過程中,也要求學生一步步完成實驗內容。教師在學生實驗中旁觀,及時指出學生出現的錯誤,確保實驗安全進行。
初中化學更多是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化學知識,因此很多實驗內容在生活中也能夠觀察到,不能局限于實驗課。實驗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而且過分局限于實驗課,不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學生會認為化學知識只發生在實驗室的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的奧秘。
初中化學教育是打開化學之門的啟蒙階段,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這一自然科學有關專業奠定基礎的階段,也為學生了解并解決處理一些實際的問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化學課程在初三學習中處于重要地位,學習化學的目的不是提高成績,而是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應該將化學實驗課程放到正確的位置,并為之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姚虹.包頭市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