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莉
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解讀中感悟文本,進而在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進行論述。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鑒賞能力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為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鑒賞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在鑒賞時我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1)思考: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2)把石拱橋比作虹有什么作用?(3)趙州橋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4)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石拱橋?……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鑒賞,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而且與學生鑒賞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重點句子解讀,培養鑒賞能力
重點句子解讀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活動之一,也是文本價值能夠得到最大化實現的關鍵,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重點句子進行解讀,進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同時,也確保教學目標的最大化實現。
例如,在教學《背影》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鑒賞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如:“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這些句子進行解讀,思考句子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等,不同角度的解讀,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使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而且對學生解讀能力的提高以及鑒賞能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鼓勵學生在自主鑒賞中,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進而也確保學生的語文素養獲得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張淑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J].語數外學習:九年級,2013(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