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當前,學習早已經貫穿于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始終,它是現代社會的人們所必須掌握的一項生存技能。國外于20世紀五十年代首次提出了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的概念,但直至20世紀末少數學者才開始關注并深入研究。我國學者研究非正式學習也就近幾年的事情。我們通過相關了解得知,非正式學習是指:人們通過非正式途徑掌握各種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如,談話、觀察他人、嘗試錯誤、與同事一起簡單地工作等。它由學習者自我發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通過非教學性質的社會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其特點是:自由、內在、自發性。它和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筆者認為,由語文學科特性決定,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有非正式學習,也處處存在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語文學科有其特殊的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在社會交往中,語文是交流信息和維護情感的工具。簡單的談話交流,也是在運用語文的工具性。而在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處處體現人文性。例如,《我是歌手》節目,每一次比賽,節目策劃組播出的幕后花絮故事,總是能撩人心緒、扣人心弦。把每一位歌手參賽的心理和面對比賽的想法抽絲剝繭給觀眾看,傳達一種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教師在觀看節目時,可以做個有心人,將那些充滿正能量的話語和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結合起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既和學生有了共同的話題,又可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而在看節目的同時,思考如何開展教育學生的思想工作,這就是非正式學習。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更要讓學生學習面對困難時候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正是每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獲得教育的真諦所在。由此可見,非正式學習與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存在著如魚水之歡的不能割舍的關聯。
一、緩解職業怠倦,促進專業成長
非正式學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音樂、閱讀、旅游等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猶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地滋潤著語文教師的專業。如個人喜好不同,有的教師喜歡影視節目,利用休閑時間看了韓寒的《后會無期》,講述幾個年輕人橫跨無人之境的荒島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在課堂中穿插述說,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某些學生對才華橫溢的韓寒產生好奇心,可能會去尋找其相關書籍閱讀,正是此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會對語文學科產生了好感。而這對于教師來說,也可以給單調乏味的教學生活增添一些樂趣,將教學即是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適時緩解教學壓力,避免職業倦怠,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教育事業,這無疑會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自身態度是關鍵,合理利用顯成效
非正式學習要求教師自發,由潛意識指引尋求知識的過程?!肮Ψ蛟谠娡狻?,到生活中廣泛涉獵,開闊眼界,方向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說教師首先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做一個好教師的目標。自身的態度是關鍵。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老教師上了一節精彩萬分的課,新教師前去取經,老教師微微一笑:這世上哪有捷徑,我用了三十年備了這節課。這位老教師的話,啟示我們要時刻想著備一節高質量的課,將自己的時間充分運用好,合理安排,這正是非正式學習的優勢所在。它符合學習本身的規律,學習內容全面實用,學習方式靈活,學習結果更容易遷移到實際工作中去。比如,在和一位老教師的交流過程中,她曾提醒課堂上需要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交談中,她推薦看看《湖南衛視》新穎的節目,看的是節目背后的策劃方式,如《快樂大本營》中如何做游戲,《魯豫有約》《非常靜距離》等談話類節目如何設計問題,一些主持人聰穎詼諧的語言風格,對語文教學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長此以往,日常的休閑放松中,由于有意識地關注,經過幾年時間的浸潤,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會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豐富學習內容和方式,提高專業幸福指數
出于對幸福生活的渴望,非正式學習可以形式多樣化,如,旅行、閱讀、影視、參觀博物館、關注微信公眾號、撰寫生活日記、花卉養殖、書畫、游泳健身運動等。有人疑問旅游怎么就成了非正式學習?可不是?讀萬里書行萬里路。旅行既拓寬眼界欣賞自然之美,又能領略不同區域濃郁的人文情懷,正是開闊胸襟的好方式。撰寫生活或教學日記,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既能積累論文素材,積累寫作經驗,又可將自己的寫作體悟傳達給學生,從而指導學生寫作,可謂一舉多得。時代在進步,為了不被時代淘汰,只有跟上科技的步伐,接受非正式學習的方式,比如,關注微信號。語文教師可關注:教師博覽、一席、為你讀詩、美文共賞等公眾號學習。在等車或無聊的閑暇時間,欣賞一篇美文、一首小詩、一個故事,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語文教師必然要修養身心,利用“閑情”做“閑事”,花卉養殖、書畫等興趣的培養,有利于積累生活經驗,放松心情,之后更好地投入教學,必然會提升教師專業幸福指數。
由此可見,非正式學習與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密不可分。只有潛心學習,不忽視非正式學習,且心系教育,懷揣教育夢想,語文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必會走得更遠。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