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梅
摘 要:創新是對思維模式的一種非常規展示,是對同類實踐的一種獨特見解與思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以政治課本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基礎,以高中生的思維特點為核心,為學生創造各種培養其創新能力的優勢條件。
關鍵詞:高中政治;創新能力;意識
新的教育規章強調學生在創新與創造兩方面能力的培養,強調創新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教師要以創新教育為主要形式,對學生的意識、思維、能力、精神等開啟新模式的培養和教育。
一、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以學生主體的發展需要為前提,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下為學生營造有利于精神與意識發展的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主動求新,讓學生在和諧氛圍中達成思想與能力上的創新認知,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達成知識思考上的求新、求異、求真、求變。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以尊重和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原則,以平等的態度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要重視學生主體意識在教學中的認同與鼓勵,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下達成思維模式的進化,達成創新意識的升華。
二、鼓勵主動質疑,培養創新思維
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一個創新思維的具體展現,創新思維也必是在這質疑與答疑的循環往復中獲得培養。在高中政治的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對知識心生疑問,作為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要鼓勵學生勇于發問。以學生的主動質疑、敢于質疑為基礎,在疑問的反復切磋中獲得知識的探索、獲得思維的磨煉與創新。
三、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政治知識本身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連,將學生寓于主體性、生活性的實踐活動中,以政治思想理論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達成政治知識的運用,在實踐活動中檢驗政治理論的價值,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鍛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角色、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市場經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場企業救助活動,讓學生為瀕臨倒閉的企業出謀劃策,讓學生在研究性的活動中提高思想認識,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落實政治知識,讓學生在切實的問題解決中發展創新能力。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創新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進行深入培養,要在教學實踐中扎實探索,以更加完善、更加獨特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主體創新能力的深度培養。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