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新然
摘 要:小學升初中后,學生會接觸很多新的學科,物理就是其中之一,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物理知識更加抽象,與此同時,物理知識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能夠讓學生在最初就打好基礎,喜歡上物理學習,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在眾多教學方法中,生活化教學備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因此,應該提高初中生物理生活化教學的認識,并對其時間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后推行的新型教學方法,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可以使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不僅能夠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提高物理知識的教學效率。本文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進行簡單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進行探討。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是把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并且,讓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還有助于學生接受和鞏固物理知識,通過生活情境來展現物理知識,變抽象為具體,學生更易于理解,同時,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還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化和鞏固,最大化地提高物理知識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1.知識導入生活化
知識導入成功與否關系到學生能否有興趣進行學習,能夠有對知識的探索欲,所以,運用生活化的導入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汽化》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夏天天氣很熱,但游泳后走出泳池就會覺得冷,這是為什么呢?同時,還可以將酒精涂抹于學生手背,并對其吹風,讓學生說出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物理知識和生活息息相關。
2.教學過程生活化
單一枯燥的知識傳授已經不能夠吸引初中生,所以,教師要通過教學過程生活化的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化的課堂上吸收、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并通過實踐來讓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學習杠桿的應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道具,例如,指甲刀、天平、剪刀以及老虎鉗等,讓學生應用這些道具,并引導學生說出道具使用的原因,最后,總結出上述工具中的杠桿原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最大化地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應運而生,并受到廣大教職人員的認可,同時,也深受學生的喜愛。因為,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要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知識,并懂得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管兆化.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思考與實踐[J].數理化學習,2013(03):2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