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靈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徹底揚棄了傳統教材說理型、灌輸型的方式。由一節課簡述新課改對思想品德課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思想品德課;推進作用
新課改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徹底揚棄了傳統教學說理型、灌輸型的方式。下面,由一節課簡述新課改對思想品德課的推進作用。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六課《做情緒的主人》中,有一個知識點:介紹情緒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的方法是由自己得出結論,通過灌輸知識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就行了。這種教法只能讓學生單純接受知識,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使學生學到的只是過于程式化,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成為被動學習的主體。
新教材的使用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同樣是情緒的作用,教材內容、教法卻完全不同。教材首先以圖畫的形式,逼真、直觀、形象地再現了兩位學生面對一場乒乓球比賽時的情緒表現,提出問題,讓學生依據這兩位同學的情緒表現,討論:情緒對人的行為和生活有什么影響?因為教材給出的畫面能形象、直觀地反應情緒的作用,學生積極討論,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得出結論:情緒有兩大作用,一是積極作用,讓自信、有勇氣、樂觀的同學在比賽中發揮了正常水平,獲得勝利,這說明積極的情緒能讓我們精神煥發、干勁倍增,發揮正常水平;二是消極作用,它讓自卑、膽怯、悲觀的同學在比賽中發揮失常,最終以失敗告終,這說明,消極的情緒抑制人的活動能力,不利于個人水平的發揮。通過新教材這一內容的安排,既可以改變以往灌輸知識的教法,也可以讓學生的地位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增加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緊接著課本安排了“相關鏈接”的內容,通過對法拉第故事的介紹看到,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有積極、消極的作用,這一內容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增強拓展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由此可看到,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教材的設計做到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被激發出來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也有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下面的活動內容學生配合更積極。教材給出了一些活動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填寫教材中的表格。教材對這一活動的安排突出了新課改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原來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變為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完成教材設計活動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內容總結。這樣學生就能更清楚地認識到情緒的作用,明辨是非,讓積極的情緒導之以行,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
最后,教材用了一句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更明確地告訴我們,情緒對我們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因此,我們要學會調控情緒,引出了下節內容。教材的設計非常合理,連貫性也很強。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得到了更新:把充分的學習時間和思考空間留給學生,而不是取代學生、強迫學生或把學生束縛在自己的思維定式之中。
通過這一節課,無論是從教材設計引發的學生地位、學習方式的改變,還是教師觀念的更新,都可看出,新課改在思想品德課中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