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琴
摘 要:中醫英語口譯,作為中醫學科背景下的專業口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從分析中醫語言與英語語言特點入手,結合口譯理論,指出中醫英語口譯的特點:突出中醫概念意義的傳遞、強調語境下的有效交際。
關鍵詞:中醫藥大學;英語教學;中醫語言;口譯;特點;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1-0026-02
中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英語口譯作為中醫學科背景下的專業口譯,具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與認知規律,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然而,對中醫英語口譯研究遠遠落后于筆譯研究。正如李振所提到的:“目前,研究中醫筆譯的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的進展,但中醫口譯尚存在嚴重不足?!北疚臄M從口譯理論出發,通過分析中醫語言特點以及英語語言特點,進而探究中醫英語口譯的特點,為中醫英語口譯實踐提供指導,提高大學生的口譯能力。
一、中醫語言的特點
中醫語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語言,既古老又復雜,且晦澀難懂。與現代英語相比,中醫語言的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民族性
中醫語言是一種古老的語言,起源于《黃帝內經》的問世,至今經歷著千百年的傳承。從語言發展來看,中醫語言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變化,基本上保持了文言文的特點:句式短,四字結構多,詞簡意深,不加標點。簡言之,中醫語言具有強烈的唯一民族性。相比之下,現代英語的發展卻經歷著外來語言的不斷沖擊與變化?,F代英語起源于盎格魯-薩克孫(Anglo-Saxon)的古英語,經歷了中世紀英語,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語言。在其發展過程中,英語由于其強大的包容性與適應性不斷發生變化。例如,超過五十多種的外來詞涌入英語,英語詞匯不斷豐富。與中醫語言強烈的民族性相比,英語語言是一種充滿時代感的世界性語言。
2. 復雜性
中醫語言是一種復雜晦澀的語言。它的復雜性不僅在于眾多的概念,還在于其概念的多變性、不確定性而引起的語言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語言沖突。例如,“陰陽”既可以指事物的對立面,也可以用來闡述人體生理現象與病理,還可以指“沖任之脈既起于胞內,陰陽過度則傷胞絡”中的“性”。此外,中醫四字格詞組是中醫語言中最常見的語言形式之一,代表了中醫語言風格。雖然它們具有固定的形態,但內部組合方式變化多樣,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四字語言結構因邏輯關系不同,意義也往往不同?,F代英語以1700年為轉折點,此后,現代英語的語音、語法形式以及句子結構總的趨勢是從復雜到簡單,逐漸規范化、標準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統的語言體系。
3. 抽象性
中醫語言用詞十分簡練,且融入了大量的哲學用語以及古典文學特點,具有強大的表達力與抽象意義。正如李照國所指出,中醫高度的語義概括性及簡潔的結構特征使其具有較高的信息密度和運載力。這種抽象性,充分體現了漢語的語言觀與思維方式:漢語重“意會”,表達比較籠統,抽象。相反,現代英語重“分析”,語言表達比較具體,準確。在表達具體概念和整體概念方面,漢語不如英語那樣涇渭分明。這種語言觀,在中醫語言中多有體現?!盁崴帯薄盁岱薄盁針O生風”“寒熱往來”,其中“熱”的含義各不相同,而英語卻有多個表示“熱”的詞,如“febrile、hot、heat、thermal”含義各不一樣。
總之,中醫語言的民族性、復雜性以及抽象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和翻譯上的障礙。例如,中醫語言的唯一民族性主要體現在具有文化承載的核心詞匯以及派生出來的四字句式,“陰陽”“氣”“陰中有陽”等,這些詞匯是無法在英語語言中找到對應語的。同時,中醫語言的復雜性引起的語言沖突也比比皆是。劉時覺先生指出,中醫語言突出的特征是明確的特定詞匯往往表示不確定的、多變的概念,由此造成了多種語言沖突現象,如歧義沖突、異質沖突、反義沖突、古今沖突。
二、中醫英語口譯特點
口譯指的是用一種語言(譯入語)把另外一種語言(源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以與源語發言人幾乎同步的速度或連續傳譯的形式準確表達的一種口頭翻譯方式。從以上定義,可以總結出口譯的基本特征:口語性——一種口頭翻譯方式;即時性——幾乎同步或連續傳譯的形式;準確性——內容的準確表達。中醫英語口譯,簡言之,是用英語語言將中醫語言所表達的中醫思想內容進行準確表達的一種口頭翻譯活動。鑒于中醫語言的特點以及與英語語言的差異,在中醫英語口譯過程中,除了考慮口譯的基本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在理解中醫語言(源語)與英語語言(譯入語)的特點的前提下,如何用英語語言將中醫語言形式下的中醫體系進行準確的表達。具體而言,在中醫口譯實踐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突出中醫概念意義的傳遞,二是強調不同語境下的有效交際。
1. 突出中醫概念意義的傳遞
口譯過程是一個以傳遞信息意義為目的的、同時進行多任務操作的語言交際過程。它包括聽辨、分析、綜合、推斷、理解、意義產生、記憶和表達等一系列認知處理過程。在這過程中,意義的產生成為關鍵的環節。在口譯理論研究中,由巴黎高等翻譯學校創立的釋意派理論是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釋意理論建立在會議翻譯實踐的觀察基礎上,并廣泛應用在口譯訓練中。釋意理論強調口譯過程中對意義的傳達,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強調不要過分遷就原文短語結構和短句字詞??谧g不是逐字口頭翻譯,而是把“意義(sense)”從一種語言形式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形式。在中醫英語口譯過程中,必須處理中醫理論體系中眾多復雜的概念與術語,因此,傳遞意義顯得尤為重要。中醫術語中“陰”“陽”“氣”等基本概念在英語語言中出現詞語語義缺失,所以,用音譯形式翻譯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原則。然而,由于“陰”“陽”“氣”本身意義的復雜多樣,在大多數的翻譯過程中,仍然需要進行進一步解釋。同樣,在很多情況下,中醫四字術語的內涵很難用現存的英語簡練表達,因而不得不放棄形式上的對應,突出意義的解釋。解釋的方法,可以根據語境或受眾不同而異。例如,在一般的醫學交流,或面對一些不太了解中醫或對中醫知之不多的讀者或聽眾時,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目的語“敘述”,使受眾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如: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When a girl is at the age of 14,she begins to menstruate and can give birth to a baby.中醫口譯中,處理典籍翻譯中的典故、著名醫家的逸聞,以及古代人物傳奇故事等,采用敘事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口譯,具有明顯的優勢。如:中醫起源于6000年前的神農氏時代。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ted with Shennong, the celebrated herbal medicine master of ancient China who lived about 6,000 years ago, a time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the embryo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強調語境下的有效交際
口譯,相對于筆譯,更具有交際動力的話語實體,更能凸顯其交際功能,也更加注重交際雙方的“語境”。然而,在中醫英語口譯過程中,這種交際功能的發揮往往因為中醫語言的障礙而難以進行,引起交際的中止。因此,譯者需更好地把握語言的特殊性,在深入理解其語言內涵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話語對象、話語場合、交際目的進行口譯實踐??谧g員作為交際過程中的中間人,其“在場效應”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口譯員一方面需要根據語境,“聽懂”交際雙方的話語意義與目的,另一方面根據譯入語的特點,借助各種方式“說透”與“說準”,比如“解釋”或“簡化”。舉個例子,在醫患會話中如談到“失笑散”這一方劑名稱時,口譯員必須具備扎實的中醫基礎知識,不能將其誤解為“一種治療心情郁悶的藥物或治療表情麻痹的藥物”,而是一種“行血止痛祛瘀”之藥。隨后,口譯員必須及時地將其意義表達準確清楚,此時采用“解釋”的方式十分必要,“Shixiao powder,a 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在中醫口譯中,尤其是在講座、交談等學術性不強的場合或語境下采用“簡化”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口譯交際的優勢?!昂喕敝饕侵冈诖_保意義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晦澀難懂的語言,或將中醫的特殊概念一般化,或進行一定的刪減等。例如,中醫臨床口譯的交際目的在于借助口譯使醫生與患者能順暢交流,因而口譯者應使用通俗、一般化語言,避免使用專業詞匯與術語。例如,在談到咳嗽中的痰時,phlegm比sputum顯得更為口語化,便于醫患的交流。
此外,在口譯過程中,口譯人員需考慮到源語與譯入語的交際特點,進行適當的話語整合。英語表達常把話語放在行為、動作的結果或承受者上,而漢語常將話語放在動作的發出者上,將其作為主語。因此,口譯實踐中有時需要變換話語的表達方式,以符合接受者的交際習慣。例如,在中譯英臨床口譯中,譯者應突出動作或強調病患的狀態與反應。“按摩可以治失眠,且治愈率很高。”Insomnia can be cured by massage and the cure rate is very high.“醫生正在為病人做手術?!盩he patient is being operated on by the doctor.
三、結束語
中醫英語口譯是在專業領域下的一種更為直接、面對面的口頭交流方式。本文從中醫語言的特殊性角度對中醫英語口譯的特點進行了初步窺探。中醫語言是中華民族長期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結晶,反映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語言心理和文化傳統。因此,我們不僅需要了解中醫語言的特殊性,更需進一步研究中醫語言中所蘊藏的文化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從理論與實踐上深入研究中醫英語口譯,提高大學生的口譯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英語口譯的內在優勢,更好地促使中醫的對外傳播。
參考文獻:
[1]李振.中醫口譯交際特點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0).
[2]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3]劉時覺.中醫研究的基本語言學問題[J].中醫研究,1992(02).
[4]關樂,楊關林.中醫英語翻譯——中醫世界化的關鍵環節[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