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紅 李靜 董爽 李荔荔 賀一鳴基金項目:遼寧省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225002)作者單位:110032 沈陽,沈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通訊作者:黃彥紅,Email:1475875133@qq.com
?
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婦幼保健體系發展新趨勢
黃彥紅 李靜 董爽 李荔荔 賀一鳴
基金項目:遼寧省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225002)
作者單位:110032 沈陽,沈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
通訊作者:黃彥紅,Email:1475875133@qq.com
【摘要】婦幼保健系統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婦幼保健機構及其三級網絡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智慧婦幼保健體系,實現醫療信息共享,提供更加完善健全的婦幼保健服務,將對我國婦幼保健系統的發展和改革產生重大影響。文章對智慧化婦幼保健體系的建立從政府政策、財政投入、婦幼保健機構改革、三級婦幼網絡管理、婦女兒童使用移動終端進行數據錄入等各方面的架構進行了初步設想,為更好地實現智慧婦幼保健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婦幼保健體系;智慧醫療;信息化
“智慧醫療”概念由IBM公司在2009年首次提出,即在醫療行業中融入更多的人工智慧、傳感技術、數據互通等,實現醫療服務最優化的醫療體系。我國醫療衛生系統正面臨著從臨床業務信息化走向個性化醫療的發展階段,更需要信息化、數字化支持。將醫療進行信息化連接,即進入醫學“物聯網”。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1],是指在新的通訊時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目標已經從滿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發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擴展到任何物品,萬物的連接形成了物聯網。而醫學物聯網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醫療、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護等領域。婦女兒童是一個國家衛生保健的重點,其健康水平代表著人口的總體健康狀況。我國歷來重視和關心婦女兒童健康問題,及早將婦幼保健系統智慧化,實現物聯網,是所有人心中的夢想。
根據IBM提供的數據,上海市衛生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約1 000萬條/d,已建立3 000萬份電子健康檔案,調閱10 000次/d。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醫療行業的信息化也迎來了其大數據的春天。2015年3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綱要中提到的“健康中國云計劃”,是“互聯網+”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領域的具體實踐,與之相關的醫療信息化、遠程醫療服務、移動醫療等細分領域將迎來5年的黃金發展期。婦幼保健院(中心)是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是醫院,還承擔著公共衛生職能,其工作與不同位階的三級婦幼保健機構緊密相連?,F代的婦幼保健體系建設要從傳統的預防和保健向智慧化、數字化方向轉變,從傳統的集中就診到婦女、兒童個人健康管理、遠程會診、分級管理服務相結合,帶動醫療技術水平與服務能力的提高,使市級婦幼保健機構成為面向婦女兒童全程健康管理的中心環節。通過物聯網,實現市、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防保站及助產醫院、綜合醫院、托幼機構等上下、交叉輻射互聯,數據共享,自動生成國家、省要求的各類報表,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1 政府支持,領導重視,加強管理 婦幼保健是六大公共衛生體系之一。智慧婦幼保健體系建設是一個全局性的管理問題,需要政府牽頭領導,財政資金及政策支持,醫療衛生領域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統籌等,并盡快出臺智慧婦幼保健院(中心)及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配套的政策及機制。機構范圍內要成立智慧婦幼建設工作小組,各級一把手牽頭負責總體規劃和協調各部門的職能、制定實施方案,并逐步加以落實。同時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產業發展、智慧婦幼保健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軟硬件環境。
2.2 區域婦幼保健平臺信息化 以婦女、兒童健康為核心,由國家級婦幼數據庫頂端領導者設計、產生、分發、推送工作任務清單,為網絡內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提供業務支持。將公共衛生、疾病控制和社區健康檔案的內容整合起來,以婦幼健康檔案的信息采集、儲存為基礎,在連接區域內完成婦幼保健機構基本業務信息數據交換和共享,實現以電子檔案為中心的婦幼保健、疾控中心及各級醫療單位完成信息的協同和共享,避免不同體系、不同單位之間信息重復錄入,使用現代化技術將協同的信息進行整合、計算、分析,并更好地加以應用,建立更加完善的區域性婦幼保健信息平臺。2.3 建設智慧婦幼,無線移動、遠程快捷準確的醫療、保健 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的調查顯示,美國有58%的地區、歐洲有53%的地區通過移動醫療平臺進行預約提醒服務,極大地帶動了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并縮短了病人的等待時間[2]。目前,國內婦幼信息化進程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迅速,婦幼保健的重心從保健院(中心)內部管理擴展到社會化服務。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婦幼保健領域,借助無線移動數字化、可視化模式,實現保健資源共享,推動遠程移動保健在婦幼保健機構內部加強信息的流通和交換,實現臨床科研一體化及醫療信息集成和共享。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及醫療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建立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流程為導向,電子病例標準化、電子化處理,實現優化利用。通過智能手機APP的引入,向病人定時科普醫療保健信息,向基層保健業務人員傳遞專業信息,鼓勵引導婦女兒童對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及身體各項指標數據的記錄,利用通訊設備使病人及時和醫務人員互動交流,以獲取專業化建議,全面優化整合婦兒健康電子檔案。同時,醫生可利用移動數字化終端實現病人生命體征的數據收集,進一步構建“云端”的個人健康檔案,實現用戶個人數字化健康管理。通過將智能感知類技術,如射頻標識(RFID)技術、定位技術、體征感知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等計算機技術引入婦幼保健體系,實現預約就診和治療提示、進行病人醫療信息數字化管理、病史共享;使用手環式無線血壓監測器,對病人血壓變化進行監測、記錄日均血壓變化曲線;在APP中將孕婦產檢中使用的測量宮高、腹圍方法詳細介紹給孕婦,建議其在家中自行完成測量,并及時將數據錄入到APP中,通過已有的宮高、腹圍平均變化水平監測胎兒發育變化,便于醫護人員管理,并可在醫療終端隨時查看到這些數據,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并加以干預,既節省了孕婦的產檢時間,又節約了醫療資源,實現移動醫療,智能保健。
目前,在醫療衛生行業領域,由于各種醫療設備和儀器的數字化,使醫療數據庫中的信息容量不斷擴大。在婦幼保健行業內部提前規劃好應對措施和應用方式,將大數據分析轉變為競爭優勢,將以“以醫院為核心”的就診服務模式轉變為“以病人為核心”的診療新理念,利用好大數據,分析挖掘醫療數據的內在規律,解決婦幼保健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實現大數據下各位階三級婦幼保健網絡之間,婦幼保健機構與助產單位、綜合醫院、托幼機構之間,上下交叉,互聯互通,報表自動生成,婦幼保健院(中心)內部新技術等應用共享。這是一個令人憧憬的信息化、智慧化婦幼保健體系建設夢想,更是一個龐大、復雜、艱難的系統工程,只有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 孫其博,劉杰,黎羴,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3(3):1-9.
[2] Borycki E. M-health: ca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use mobile phones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to self-manage their disease?[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2, 172: 79-84.
婦 幼 保 健
收稿日期:(2015-12-02)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2-0024-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2.012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