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光黃彥紅楊柳賀一鳴張世超吳忠德白毅
?
沈陽市婦幼衛生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思考
姚曉光1黃彥紅1楊柳1賀一鳴1張世超1吳忠德2白毅2
【摘要】沈陽市2012年參加了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建設項目,在地區基礎薄弱、經濟條件不充足的試點運行階段,初步建立了實時共享的信息化網絡,取得了初步建設成果,并實現了與國家項目組監管系統的對接,為欠發達地區的婦幼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經驗。
【關鍵詞】婦幼衛生;信息管理;信息建設;計算機網絡;實踐;思考;沈陽
隨著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與快速發展,婦幼信息化建設正在成為衛生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幼衛生領域覆蓋范圍廣泛,婦幼保健服務分散在涉及婦幼衛生領域的助產服務機構、保健服務機構、托幼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中,如何有序組織和利用這些婦幼衛生信息資源,是建設婦幼信息化網絡的終極目的,同時,婦幼信息化網絡因承載的公共衛生職能需求,除了信息采集、反饋、服務臨床等功能,必定要附加數據分析、預警等流程和架構,這對信息化網絡的部署和實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沈陽市2012年參加了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建設項目[1],著手建立沈陽市婦幼保健業務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對婦幼信息化網絡建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沈陽市婦幼保健服務系統及信息化程度現狀。通常,實現婦幼信息化離不開系統軟件、網絡部署和信息處理平臺三大工作領域,以及圍繞這三大領域開展工作的三大主體:衛生行政部門的主導、醫務人員對數據信息的采集、婦幼保健業務機構對數據的質控和處理。
1.1 婦幼保健網絡 項目建設初始,沈陽市各級婦幼保健網絡尚處于信息化管理的空白狀態。市、區(縣)兩級14所專業婦幼保健機構、以及120個城市保健地段(一部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部分在醫療保健機構),132個農村鄉鎮防保站(下轄村衛生室1 743個)均未實現信息化管理。同期,每年新增的6萬~8萬名孕產婦/嬰兒的保健信息仍采用手工書寫的方式進行記載和高危追蹤。婦幼衛生數據指標均由手工統計的年報和監測而來。
1.2 助產服務機構 全市助產服務機構67家,產科床位2 000余張,自2004年取消家庭接生以來,住院分娩率達到100%。助產服務機構基本實現了醫院信息化管理,但是彼此獨立,沒有實現數據連通,且開發的軟件各不相同,數據標準不一,亟待協調統一。
1.3 區域衛生平臺 截至2012年,沈陽市的市、區兩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尚在建設中。其中,沈河區、和平區初見雛形,以沈河區為例,僅開發了基本醫療衛生系統,婦幼保健服務等公共衛生功能尚未研發,居民健康檔案以界面錄入的方式進行單純的信息采集,尚未實現數據連通,無法信息共享。
構建規范、科學、實用、經濟的婦幼信息化網絡。
2.1 建設目標 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項目,按照原衛生部“3521工程規劃”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相關要求,選擇在國家級婦幼保健機構(國家婦幼保健中心)及部分有條件的試點省、市(地區),開發建設一套縱向連接國家、省、地市三級婦幼保健業務數據中心及綜合衛生管理信息平臺,橫向銜接區域范圍相關醫療保健服務機構的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通過系統部署建設,在試點范圍初步建立信息交互共享、聯動協同服務、實時動態監管、可復制推廣的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改善和提高孕產婦及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和管理效率,并為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設提供標準統一、客觀可信的孕產婦及兒童重點人群健康信息來源,為婦幼衛生管理決策和醫改效果監測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2.2 具體內容 沈陽市選取了沈河區為試點區域,其下轄1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級各類共7所助產服務機構均納入項目實施范疇;研發婦幼保健專業軟件,涵蓋基本公共衛生、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中的婦幼服務項目,力爭實現婦幼保健資料的建檔、跟蹤、存儲、查詢、評價、統計和輸出等功能[2],并能動態管理居民健康檔案;連接區域衛生平臺,以專網光纖傳輸數據信息,并按照國家衛計委要求完成監管系統部署,實現服務系統與監管系統集成運行,實現與國家級監管系統對接。
立足實際逐步推進,實現婦幼衛生信息化從無到有。
3.1 軟件研發 經過近20年發展,我國發達城市的婦幼信息系統已經初具規模,圍繞孕產期保健和嬰幼兒保健等核心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婦幼保健專業化服務信息系統。項目組在前期調研中不但逐步明晰了研發重點領域,也側重考察了軟件研發企業,選擇了行業經驗豐富、有成熟產品及研發實力雄厚的系統開發商[3]為合作伙伴。按照項目總體部署要求,服務系統首期研發了8項業務內容,包括:出生醫學登記、《出生醫學證明》簽發、體弱兒童管理、兒童健康體檢、新生兒疾病篩查、孕產婦保健管理、高危孕產婦管理、孕產婦及兒童營養服務與干預。
3.2 網絡部署 首先,面對我市衛生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齊的局面,確立以線帶面、分步推進的網絡部署策略。在基層保健組織、助產服務單位中尋找條件較好的單位,其中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家區級助產服務機構,兩個單位都已向沈河區區域衛生平臺進行即時數據傳輸。此外,項目組在沈河區數據中心機房安裝了前置服務器,用于數據采集,部署了專網光纖;第二階段,在試點單位部署好已經研發的專業婦幼保健軟件,開展人員培訓和軟件試運行;第三階段,收集孕產期保健、產時保健和兒童保健等三階段信息,查驗個體歷次體檢和就醫結果,進行高危篩查、追蹤和預警,實現保健機構、助產機構、托幼機構的數據共享;第四階段,依據使用反饋完善系統軟件,并向國家衛計委監管系統推送數據。
3.3 數據采集 通過培訓、質控、動員部署,試點單位全力以赴開展數據信息的采集,半年共采集孕產婦保健信息五千余條、兒童體檢信息六千余條、產時分娩信息三百余條,初步建立了基礎數據信息庫,并多次修訂和改進了操作系統。
2014年6月,沈陽市成功實現了與國家級MCHMIS監管系統的連通,實現了區、市、國家三級平臺的縱向連接,并在當年7月通過了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的項目驗收。
2014年9月,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建設項目被認為探索了一套標準化的婦幼保健信息化建設發展模式,突破性地完成了婦幼保健服務數據向監管數據的轉化,實現了監管數據從縣市級到國家級的共享應用,同時也有效促進了試點市婦幼保健信息系統項目的規范化建設,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該項目也獲得了整體驗收通過。然而,對比其他幾個試點城市,沈陽市的項目進展并不總是盡如人意,其中有幾個關鍵性的問題也頗具代表性,值得探討和借鑒。
4.1 網絡部署耗時頗久 當軟件研發初步完成,網絡連通便迫在眉睫,由于網絡部署涉及的機構數量多,隸屬關系復雜,而此前行政部門規劃又不足,缺少協調,項目曾一度停滯。面對已經基本實現醫院信息化的助產服務技術單位,既要得到產時保健的關鍵信息,又要盡力避免與現用軟件的重疊使用和系統沖突。我們最后選取了“分娩信息登記”這個試點單位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空白點,培訓助產士、護士等醫務人員登錄分娩信息、新生兒疾病篩查信息、出生醫學信息等產時保健信息,直接經專網光纖將數據傳送到全市婦幼保健信息平臺,并通過數據共享,反饋給孕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流程。
實現數據共享是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建設信息化的初衷和目標,不但可以服務于診療保健服務過程,也利于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對群體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形成可供參考的衛生決策信息。然而,婦幼保健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婦幼保健領域的業務特點決定了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具有不同于一般業務應用系統的特殊性,是一個面向特定領域的具有跨機構、跨地區和跨時間段特點的“領域信息系統”[4]。本項目驗收時連接入專網的機構還很有限,全市大批助產服務機構和尚未建完的市級、區縣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尚未連入,沒有頂層設計的主導思想和具體措施,很難獲得快速協調統一,這將是我市下一步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首要問題。
4.2 醫療機構HIS與本項目接口尚未實現 本項目僅完成了在一家助產單位的部署,而沈河區的其他助產單位均未能連通。接口問題是各地信息化建設中普遍面臨的難題,給信息傳輸帶來較大不便。例如,大量實驗室檢查結果需手工錄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錄入時容易出錯[5]。而接口問題早已不是技術問題,更多是資金和行政協調問題,如何在不浪費資金的前提下獲得協調統一,實現數據共享,是信息化建設必須思考的問題。
4.3 重復勞動與重復建設問題 眾所周知的兒童計劃免疫管理系統、試點區縣自行研發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重疊和信息反復錄入情況,形成了重復勞動[6];另外,遼寧省衛計委主導研發的全省婦幼保健管理系統正待推廣試用,與本項目建設成果是否重復,該如何協調理順,將是遼沈地區未來衛生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又一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 姚曉光,黃彥紅,楊柳,等.沈陽市婦幼保健信息系統規劃與建設初探[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2,19(24):25-26.
[2] 湯學軍.城市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建設的可行性分析和系統規劃[J].湖北預防醫學雜志,2003,14(5):60-61.
[3] 唐辰.婦幼保健機構衛生信息化建設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8):12-13.
[4] 湯學軍,潘曉平,金曦,等.婦幼保健機構信息工作面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0,1(4):179-184.
[5] 楊青,王芳,張瑞妹,等.上海市松江區孕產婦保健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3):5436-5437.
[6] 龔祖康,陳麗婭.南寧市婦幼保健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163-164.
婦 幼 保 健
收稿日期:(2015-12-02)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1-0038-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18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①國家衛計委-聯合國兒基會“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統(MCHMIS)”建設合作項目;②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項目名稱:神經系統疾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及協同研究網絡建設,項目編號:2013225002)作者單位:1.110032 沈陽,沈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2.沈陽市衛生統計信息中心通訊作者:黃彥紅,Email:1475875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