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龍 邵 蕊(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500)
?
耐多藥肺結核應用化療與手術治療的療效與方法研究
陳廣龍 邵 蕊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5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對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應用化療同手術聯合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當地某醫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被診斷為耐多藥肺結核、并進行治療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意愿將其分為應用化療同手術聯合治療的治療組50例、單獨應用化療治療的對照組50例。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治療組對其痰液進行培養,治療半年后39例轉陰78%(39/50),治療1年后43例轉陰86%(43/50)。對照組對其痰液進行培養,治療半年后31例轉陰62%(31/50),治療1年后35例轉陰70%(35/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好轉率100%(50/50)。對照組患者好轉率94%(47/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 對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應用化療同手術聯合治療,其效果顯著并且活動度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耐多藥肺結核;化療;手術;治療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于曾經比較棘手的肺結核疾病治療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1]。選取當地某醫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被診斷為耐多藥肺結核、并進行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當地某醫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被診斷為耐多藥肺結核、并進行治療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意愿將其分為應用化療同手術聯合治療的治療組50例、單獨應用化療治療的對照組50例。治療組有男患25例,女患25例,年齡在47~68歲,平均(52.3 ±2.2)歲;對照組有男患26例,女患24例,年齡在48~71歲,平均(53.3±1.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程度方面的自然情況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因此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三聯療法: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化療時間為1年到1年半。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手術的治療方法。即:對患者靜脈進行全麻,并用雙腔導氣管進行插管。患側胸部后壁外側行一手術切口,根據患者結核部位進行切除,包括肺葉、全肺和復合部位。手術完畢后,對患者的痰液進行培養,檢查是否有結核菌存在[2]。
1.3 療效評定標準:根據患者治療情況,術后痰細菌培養陰性,肺CT可見病灶吸收超過一半視為明顯吸收;術后痰細菌培養陰性,肺CT可見病灶少部分吸收視為吸收;術后痰細菌培養陽性,肺CT未見病灶吸收視為不吸收。好轉率(%)=(明顯吸收+吸收)/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相關統計學方面的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2.1 轉陰率:治療組對其痰液進行培養,治療半年后39例轉陰78% (39/50),治療1年后43例轉陰86%(43/50)。對照組對其痰液進行培養,治療半年后31例轉陰62%(31/50),治療1年后35例轉陰70% (35/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2.2 吸收率:治療組患者45例明顯吸收90%(45/50),5例吸收10% (5/50),0例不吸收。好轉率100%(50/50)。對照組患者40例明顯吸收80%(40/50),7例吸收14%(7/50),3例不吸收6%(3/50)。好轉率94%(47/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2.3 耐藥程度:治療組患者27例耐兩種藥,轉陰率92.6%(25/27),1例出現并發癥。12例耐三種藥,轉陰率58.3%(7/12),3例出現并發癥。11例耐三種藥以上,轉陰率36.4%(4/11),5例出現并發癥。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耐兩種藥的肺結核患者具有較高的轉陰率,且術后并發癥明顯低于耐三種藥和三種以上藥物的并發癥。其轉陰率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耐藥性肺結核作為目前較為棘手的一類結核性疾病,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抗結核藥物化療辦法[3-6]。我國的肺結核患者之所以持續升高,是由于耐藥性肺結核患者反復發病,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所致。本次研究對治療組痰液進行培養,治療半年后39例轉陰78% (39/50),治療1年后43例轉陰86%(43/50)。對照組治療半年后31例轉陰62%(31/50),治療1年后35例轉陰70%(35/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好轉率100%(50/50)。對照組患者好轉率94%(47/50)。兩組進行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應用化療同手術聯合治療,其效果顯著,且活動度高,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航,雷迅,張帆,等.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2):201-208.
[2] 孔雯,劉巧,陸偉,等.標準化耐多藥肺結核化療方案的不良反應及治療轉歸情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7):610-612.
[3] 呂承菲,孫強,王黎霞,等.中國四個項目地區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篩查率、檢出率與發現及時性的比較[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2): 955-959.
[4] 范明,劉建新.化療+手術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效果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0.
[5] 竇學軍,龔昌帆,閆東杰,等.手術聯合化療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結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7,29(4):336-338.
[6] 陳其亮,李軍校,許軍利,等.手術聯合化療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7):553-556.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