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業美
摘 要:從充分傾注愛心;注意溝通語言;尊重學生,換位思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感性溝通五方面對中職機械專業教學中加強師生溝通進行研究,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
關鍵詞:機械專業;有效溝通;教學效果;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0;G4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3-0052-01
目前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上課說話、睡覺現象很多,甚至有時連正常的教學都無法開展,教學效果很不好。針對這些現象,教師應從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入手,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事實上,教師的教學工作就是師生之間對知識、信息、思想、感情的溝通。有效的教學溝通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反之,如果沒有有效溝通,就會無法實現教學目的,甚至師生之間產生對抗情緒,出現學生厭學的現象。所以,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現在,一部分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業上遇到了挫折,使他們的心理上存在著自卑感,對教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缺乏積極進取精神。另外,由于學習基礎差,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普遍偏低,一些學生對專業課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是進入中職對學生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他們會對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專業課存在一定的新鮮感。所以,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使他們重拾學習信心,提高他們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結合多年在機械專業課的教學實踐,要與學生展開有效溝通,應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傾注愛心
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對學生傾注愛心是首要條件。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講道理應該占5%,因為大道理學生都懂,他們講起來一套一套的。教師主要靠師愛去感染教育學生,這種愛是無私的,是除了母愛以外的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這種愛,他們才會對老師產生親近、信任、期望,把老師當成最信賴的人,從而向你敞開心扉,與你分享內心深處的秘密。這樣,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出現問題時能對癥下藥。
二、注意溝通語言
師生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通過語言進行。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學中我經常說“我們怎么怎么樣”,一個“我們”就把老師和學生拉在了一起,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和他們一個戰壕的。教師還要多說“請、謝謝、真棒”等話語,力爭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鼓勵和欣賞等,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口語藝術的魅力:幽默是人際關系中不可缺少的潤滑劑,委婉的語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否定性意見,含蓄是教師高雅、有修養的表現,反語的應用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應正確使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表達,這是因為有時專業術語可能與口語表達不一樣,剛接觸本專業的學生對術語不熟悉。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口頭語言,把專業語言通俗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尊重學生,換位思考
我們的學生很多都是以前由于學習成績差,或者上課愛說話、搗亂,從而被老師和同學排斥。在這樣的環境下,致使他們失去了學習興趣,對老師逐漸疏遠,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甚至產生了逆反、孤僻、自卑等不良心理。進入中職后,這種心理還會影響著他們。所以,教師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們、尊重他們,通過實際行動去消除和縮小隔閡。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優點的,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真正做到尊重學生。在機械專業課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盡量用簡單通俗的語言來介紹專業理論知識,以方便學生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把問題簡單化,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
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一些學生在初中時可能聽到最多的是指責和氣話,做事不被人理解,與老師關系緊張。因此,學生到了中職后,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作為中職教師,要不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欣賞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從成功中增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感性溝通
專業知識通常都是理論性強,較為抽象,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說教,就很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厭倦這樣的課堂。因此,教師只有把理論知識和實物、生產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例教學對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能使學生參與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結束語
教學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溝通的過程。要想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是非常關鍵的。只有相互溝通,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關系,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沈敏.淺談機械專業教學的改革途徑[J].中等職業教育,2011(09).
[2]唐英.探討高職機械專業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現代企業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