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瑾
摘 要:從課堂預設:無處不在的機遇、課堂生成:稍縱即逝的精彩、預設生成:建構完整的數學課程三方面進行研究,以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迸發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
關鍵詞:預設;生成;資源;數學課堂;自由
中圖分類號:G42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3-0087-01
課堂教學預設是必要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教學活動。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課前的預設來進行教學,課堂必然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應有的生氣和樂趣,缺乏了智慧的挑戰,學生的個性在數學活動中得不到充分發展。
一、課堂預設:無處不在的機遇
預設是相對靜態的,是教師的預先設置。但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隨著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適時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即興預設,引領生生之間的互動,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了更好地生成,課前的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方法及評價等方面體現出多樣性、選擇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預留更大的空間。“用字母表示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教學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形式時,我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規定?有學生認為,數字與數字相乘,乘號不能寫成圓點,不然就容易看成小數點,更不能省略,那就使得兩個數變成了一個數了。也有學生說,字母和字母相乘,最好省略乘號,乘號寫在中間別扭,像個字母“x”。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索學習新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從自學提示中自己整理歸納知識點,小組內相互補充,并且用個體的語言描述自己讀懂的內容。同時,在交流討論環節中,借助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之間展開有效的交流活動,歸納總結,在練習中加以鞏固,能使他們熟練運用,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課堂生成:稍縱即逝的精彩
數學課堂充滿著不確定性,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隨時可能不期而至,甚至超出了教師的預想。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體驗,課堂上一些學生的“好奇心”“閑言碎語”“獨到見解”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數學課堂上,我們應及時捕捉師生、生生互動中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信息、問題,并能在亮點處巧妙引領,在迷茫處科學點撥。這樣,能推進學生的數學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使課堂產生新的思維碰撞和交鋒,從而有新的發現與拓展。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活動不斷地調整教育教學的行為,應情境而變,順學而導,敏銳地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并加以放大,演繹未曾預約的精彩。如在教學“素數和合數”這部分內容時,揭示素數和合數定義后,我引導學生寫出10以內的素數。有學生發現,在這些素數中,只有2是偶數,其他的都是奇數。這時,又有學生立即補充,其實不止是10以內的素數有這樣的特點,在所有素數中,只有2是偶數,其他都是奇數。有的學生將信將疑,有的學生表示不一定。于是,我引領學生立即展開小組交流活動。討論后,學生自己解開了疑團,一個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是素數,那么所有的素數只能是1和它本身的倍數,所有的素數就不可能是2的倍數(除了2),是2的倍數的數才是偶數,所有的素數中除了2其他的都是奇數。雖然這樣的教學場景是我沒有預設到的,這節課也并沒有依照教學設計按部就班,但是師生都收獲了意外的驚喜。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強化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的獨特體驗成了本節課有效的教學資源,學生在仔細傾聽他的發言中,融入了自我的思維與判斷。在小組探究交流中,學生對于素數和偶數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實現了認知結構的進一步完善,自然地引入素數、合數與奇數、偶數區別的教學。
三、預設生成:建構完整的數學課程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積極的、有效的、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就像是一個網絡,學生是網絡上的節點,網絡上的節點都在活動,每一個學生都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在交流過程中生成新的觀點,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構建者。正如布盧姆所說:“教師沒有辦法估測到教學行為帶來的全部影響,倘若沒有意料之外,教學也就不是藝術了。”教學活動的不可估測性主要來源于學生,學生是具有思想的個體,帶著獨特的認知、體驗、靈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正是因為學習主體的多變性,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演繹得豐富而靈動。
四、結束語
總之,“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雙翼,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借助于“預設”來促進有效的“生成”,通過“生成”實現“預設”的目標。數學學習活動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在預設和生成中尋求一種平衡。在預設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能,誘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學習更為主動性,從而產生有效的課堂資源。在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中,在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中,學生積累數學認知,形成數學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最終獲得數學素養的提升。“預設”讓教學有章可循,“生成”讓課堂精彩紛呈。因此,教師要運用教育智慧,善于發現生成性的教育資源,進行積極的價值引導,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毛艷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嘗試[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4).
[2]李袆.數學教學方法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王麗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發[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