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琦
摘要: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對學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明顯地表現出對所學內容必須理解,必須掌握的心理傾向,因而就學得十分積極主動,也很有成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 興趣 激發(fā) ? 手段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2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興趣是一種動力,是成才的起點。有了興趣,就像擁有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參與進來,使他們想學、愛學、樂學。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見解。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yǎng)興趣。
教學本來是“教”與“學”的結合,師生關系融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因為學生沒有心理上的壓抑可以自由地想、問、討論,而這些只有在師生感情融洽才得以實現。“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間只有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師生關系,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與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交往,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動態(tài),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喜歡任課老師,進而喜歡這門課,也是保持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求知情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能激發(fā)靈感,它不是自發(fā)的,是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合理設疑,喚起學習興趣和求知情境。
(一)合理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
實驗證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由他們自己求得答案,學習的積極性就高,興趣也就濃。因此,啟發(fā)性的“自學提要”是不容忽視的。自學前,我根據教材具體內容,簡煉地提出問題,作為自學提要。
(二)利用討論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
知識要互補,思想要共振,集體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使學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維得到調整。
(三)講究教學藝術,增強學習興趣
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講求藝術。講課一定要生動活潑,充滿熱情和活力,語言也要通俗易懂和饒有興趣。另外,還應該使用教具,如利用小黑板、卡片、幻燈、實物等直觀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習興趣
三、把游戲和歌謠融入課堂,情境教學
這樣可以滿足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我經常在課上組織小游戲、小競賽。學習人體部位的時候,我們來玩我說你指;學習英語加減法的時候,我和學生比賽算術,雖然我“輸”了,但學生踴躍舉手想要“打敗”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有一個叫“Polly says”的游戲,教師在發(fā)出指令前可以說“Polly says”,則學生做此動作,指令前沒有“Polly says”學生則不做此動作,如教師說“touch your nose”,而學生做了摸鼻子的動作,便算錯了,要扣分。這個游戲同樣可以用競賽的形式進行,每組抽一名學生,一起到前面做動作,做錯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兩人為優(yōu)勝。游戲很好,但我與學生都是有言在先的,只有好的紀律的保證,才能做好游戲,玩好游戲。我做游戲的目的都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盡量能使參與面大一些,是為學而做,而不是為玩而做。
除了游戲以外,體態(tài)語也是老師一個很好的展示藝術。往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夸張的動作、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精神動力。在學 Nice to meet you.的時候,我經常與學生握手,使他們感受到了成人的氛圍。在猜箱中物的時候,我總是能裝著很神秘的樣子,來吸引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在學習“strong”等詞時,我常常補充一些動作,如大力士狀,學生不用問就知道 “strong”是強壯的意思。
四、結合其他學科(音樂、體育、美術等)的優(yōu)勢,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聽、說、讀、寫、唱、畫、演的能力,這些學科具有直觀趣味性的特點,能夠讓英語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乏味,如我們學了四年級上冊unit1中的In the Classroom這首歌曲,再通過換詞法來進行歌曲教學,學會Happy new year!學生會更容易掌握,也更有興趣學習。如在上三年級第二單元的五官時,教師可讓學生邊畫自己的頭像邊學五官的單詞,通過畫畫使學生更加生動地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濃厚的興趣。
五、生活化教學
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美國教育家畢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所以教師應努力憑借生活創(chuàng)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tài)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Happy birthday一課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When's your birthday?”經過調查,班里如有學生的生日是在當日或當月的,便可組織學生拿出他們準備好的(或當場制作的)present,cake,hat,ball以及各種有趣的玩具和食品,為這些學生過生日。在這樣真實的語境中,學生不僅完成了當天的英語學習任務,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加深了學生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當然,教師應努力根據教學情景的需要,隨時配上圖片;實物、玩具、海報、張貼畫等,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超市”“動物園”等各種生活場景,使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
另外,還可以把桌椅擺成秧田式的幾個大方塊,學生面對面圍坐在一起,創(chuàng)設猶如在家里的能商討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盡情交流,主動合作。
六、用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去鞏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原則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按照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授課。所以上課時,我們要一邊上課一邊仔細觀察學生的神態(tài)變化,從而控制和調節(jié)教學活動。如在提問時,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提問,且范圍要廣,把難題留給優(yōu)生,容易的留給中下等學生。幫助中下等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歡樂,從而獲得成就感,因而鞏固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學習,使他們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提高學習質量。
(責編 ?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