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
綜述
疫苗預防的安全接種
王杰
【摘要】文章介紹疫苗預防的安全接種。
【關鍵詞】疫苗;預防;安全接種;防疫
預防接種是指將細菌或病毒進行滅活或減毒后制成的疫苗接種在健康人體內,使其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特異性抗體,獲得主動或被動免疫功能的一種控制和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在我國,最常用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肺結核疫苗、天花疫苗、流腦疫苗及流感疫苗等。免疫接種是國家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項,也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主要工作之一。然而,即便國家在疫苗的生產方面具有嚴格的要求,由于疫苗相對于人體是一種外來的特異性抗原,加之在實施免疫接種過程中,由于疫苗的質量、使用方法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少部分個體在免疫接種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為了減少預防接種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杜絕人為事故,必須做到安全接種,才能保證受種者、接種者及公眾健康不受相應威脅。因此,本文從預防接種護理安全管理實踐出發,就預防接種護理安全管理進行簡單的探討。
1.1 使接受注射者受到傷害的操作 包括重復使用注射器或針頭;在殺菌過程中沒有對時間、蒸汽和溫度進行監督或監視;更換針頭但使用相同的注射器;打開后將凍干的疫苗常溫保存>1 h;在沒有提供清潔注射設備的情況下,試圖對其進行殺菌;試圖殺菌并重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敞開的盤子中煮沸注射設備;對已污染的注射器或針頭使用消毒劑來進行處理,以備重復使用;向注射器中加入成倍劑量并給多人注射;用已使用的棉球或者手指壓住出血點。
1.2 使醫務人員受傷害的操作 包括重新處理針頭,如使用玻璃注射器,針頭重新清洗,被針頭刺傷;在拋棄針頭前將其放在物體表面或者拿開一段距離;將針頭磨尖或者變鈍以備重復使用;觸摸已使用的注射器或針頭。
1.3 使公眾受到傷害的操作 將已使用的注射器放在孩子能夠拿到的地方;將已使用的注射器送給或者賣給那些再次出售它們的供應商;將已使用的注射器放在公眾活動場所。
2.1 注射器違規使用造成的危害 一次性注射器的重復使用、消毒不合格,可能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進行接種還可能引起接種部位化膿或細菌感染。
2.2 疫苗違規使用造成的危害 很多接種門診溶解疫苗時受到污染,安瓶開啟后放置時間過長,尤其是已溶解的疫苗未放入冰箱中,病原菌污染疫苗接種后引起局部感染。有的疫苗在運輸或保管中,使疫苗受高熱或凍結的影響,接種后反應很強,出現發燒、局部紅腫等不良反應。
2.3 違規操作造成的危害 注射部位消毒不嚴,沒有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造成局部感染。接種途徑不當,如卡介苗(BCG)未按要求接種于皮下,導致結核性淋巴結炎。接種部位不當造成神經損傷,引起肢體麻痹。百白破疫苗(DPT)接種太淺,注射時未充分搖勻,引起局部硬結、紅腫等不良反應。
在預防接種中,由于疫苗與接種者之間的相適性問題,既便是不存在任何接種禁忌,也有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在接種卡介黃疫苗后,可能出現局部紅腫浸潤,甚至隨后化膿;在接種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現畏寒、蕁麻疹等,或者出現局部紅暈、硬結壓痛癥狀;接種麻疹黃疫苗后,可能出現發熱或皮疹現象;接種百白破疫苗后,可能出現局部紅腫、發癢、無菌性化膿、頭痛、低熱、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等癥狀;接種流腦疫苗后,可能出現短暫低熱,頭暈及壓痛感等癥狀;接種水痘疫苗后,可能出現短暫發熱、皰疹等癥狀等。這些不良反應,必須在預防接種護理安全管理中多加注意[2]。
絕對禁忌證包括:接種某種疫苗后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應避免接種相應疫苗;有免疫缺陷者由于不能完全控制所接種疫苗病毒的繁殖,所以不給予接種減毒活疫苗,如水痘疫苗、麻腮風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等;接種百白破疫苗7 d內出現過腦性疾病,不給予接種含百日咳成份的疫苗。相對禁忌證包括:發熱患者;中重度疾病患者;1個月內接種過減毒活疫苗或血制品者等。一般而言,接種前如果存在絕對禁忌證,則不給予相應疫苗接種;如存在相對禁忌證,應推遲接種疫苗,待身體恢復后視情況而定,兩種活疫苗接種應間隔28 d[3]。
5.1 接種前告知 由于我國早就出臺《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醫護人員在實施免疫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其監護人疫苗相關事宜,包括疫苗名稱、效果、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因此護理工作者有必要在接種前進行充分告知,對于存在的疑問進行充分解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5.2 全面實施安全接種
5.2.1 嚴格消毒 接種疫苗是要對接種部位進行徹底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75%乙醇由內向外對接種區域皮膚進行螺旋式消毒。消毒時間一定選擇在乙醇充分揮發后,保證其對疫苗的影響最小。消毒范圍選擇接種點周圍半徑3 cm左右區域,目的是保證接種部位不受皮膚病原菌干擾。5.2.2 掌握各類疫苗的特點 由于不同疫苗對接種人員的年齡、途徑、部位、劑量、適應證及禁忌證的要求均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論。護理人員在平時應熟讀各種疫苗的說明書,要了解其保存、運輸及應用的注意事項,按要求進行注射,以免人為因素導致異常反應或造成接種事故。
5.2.3 把關接種流程 護理人員在接種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守“三查七對”制度。在接種前核對疫苗名稱及接種人員姓名、年齡、劑量等基本內容。對于新生兒計劃接種,要按照接種記錄本中規定的時間進行接種。一旦有延遲接種的情況出現,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接種計劃,避免兩種疫苗在較近的時間段內連續接種。
5.3 接種后觀察 應告知在接種疫苗后應觀察1~2 h。如出現異常反應,及時處理和報告。如有不適及時告訴醫生;告知受種者接種疫苗后,應適當休息、多飲水,盡量避免劇烈運動或使身體過于疲勞,并要注意身體的保暖。
盡管免疫接種是一個有著嚴格操作規范的醫療行為,但筆者認為就護理工作本身來說也應該注重個體化特色,即在嚴格按照接種流程進行操作的基礎下,運用綜合護理技巧滿足日益提高的臨床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衛生服務職能,更好地為人們的健康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饒紅珊,高錦平,黃婷婷,等.出入境人員多種疫苗安全接種的護理體會[J].旅行醫學科學,2009,15(1):40-42.
[2] 陳嬌.預防接種護理安全管理的實施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3):1425.
[3] 黎啟紅.疫苗安全接種的護理干預[J].黑龍江醫藥,2010,23(4):676-678.
作者單位:300400 天津,天津市北辰區天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圖分類號】R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6-0053-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6.022
收稿日期:(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