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蘭
(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8000)
?
血常規的臨床檢驗分析
王蘭蘭
(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8000)
【摘要】目的 針對血常規臨床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使血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證。方法 選擇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進行血常規檢驗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評價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結果,同時對血常規檢驗影響因素、質量保證進行總結。結果 在血常規檢驗當中,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末梢血高于靜脈血,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血小板計末梢血低于靜脈血,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末梢血和靜脈血的采血過程和檢驗過程嚴格進行規范的操作,二者定期進行比對并且校正,使同-實驗室發出的報告單具有可比性,給臨床醫師和患者回報真實可靠的結果,為臨床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血常規;臨床檢驗的血液分析;影響因素
人體血液當中的細胞通常包括三種,也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通過對其分布情況、形態及數量的變化以及血紅蛋白量進行觀察,可以有效的協助醫師進行診斷。現在血常規檢驗是檢驗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檢驗項目,廣泛的運用在各臨床科室,臨床應用價值比較高[1],但是真正能做好血常規檢驗并非簡單。在此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使血常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證。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擇我院在2013年~2014年進行血常規檢驗的5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進行末梢無名指采血和靜脈采血,1 h內檢測完畢,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這些患者中女性231例,男性269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在12~78歲,平均年齡34.7歲。
1.2 檢驗方法:受檢者在進行靜脈采血的時候先休息15 min,然后用EDAT-K2靜脈取血2 mL,立即進行7~8次的顛倒混勻,在1 h之內檢測完畢;同時對患者的左手無名指進行采血,采血時保證2~3 mm的深度,切勿過度擠壓。隨后取20 μL置入180 μL的稀釋液中5 min后充分混勻后測試;通過Mindray5380分類分析儀進行檢測。
1.3 質量控制:在具體的檢測過程中,首先要對儀器進行性能驗證,包括本底計數、攜帶污染率、日內、日間精密度、正確度、準確度進行驗證,保證儀器各參數在允許范圍,使儀器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并且對不同的吸樣模式的結果進行可比性對照,室內質量控制各參數均在控,隨后對患者的標本進行檢測,將其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計數以及血紅蛋白測定結果進行比較[2]。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其數據進行個體配對t檢驗處理。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靜脈血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分別為(7.2± 2.1)×109/L、(4.72±0.44)×109/L、 (125±15)g/L、(202± 67)×109/L;末梢血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分別為(8.8±2.7)×109/L、(5.88±0.43)×109/L、(139±17)g/L、(176±63)×109/L;在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方面,相對于靜脈血而言,末梢血明顯要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血小板計數方面,末梢血明顯要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1)。
在本次研究當中,將500例患者所測的數據進行個體配對t檢驗統計學處理。各項結果表明,在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末梢血和靜脈血存在顯著性差異。指血除PLT外,WBC、RBC、Hb均高于靜脈血,PLT末梢血低于靜脈血。末梢血由于血管管徑狹窄,循環不如靜脈暢通,且局部溫度偏低,血液成分部分沉積,可能有血液濃縮之故從而使細胞計數比靜脈血高[3]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另外,穿刺采血速度慢,出現了微血塊,從而顯著的影響到了血小板的計數;末梢采血時常由于針刺深度不夠,為了取到足夠標本而擠壓,致使PLT受擠壓刺激而損耗或聚集,使檢測結果降低,同時擠出較多組織液,從而稀釋血標本,不僅使PLT檢測結果降低,WBC和Hb均會有所減低。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也會對靜脈采血的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結果提示末梢血與靜脈血確實存在差異,由于標本采集不當,會給結果帶來較大的誤差。并且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規難以進行質量控制。隨著高精密度、高準確性的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各級醫院的普及,我們認為除兒科12歲以下兒童外,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做血常規檢測時選用靜脈血最佳[4]。
總之,血常規檢驗除了進行定期的血細胞分析儀校準,日常質控外,還應定期對不同的吸樣模式進行可比性對照;不同型號的血細胞分析儀也需要定期進行對比實驗;實驗室至少應該有-臺儀器作為規范的檢測系統,以其作為標準,對被評價的其他檢測系統進行比對實驗;必要時在報告中增加相關的備注說明;出現結果不符或過高過低時,及時與臨床聯系溝通;了解儀器測定特性、局限性、線性范圍;簽發報告時首先瀏覽數據,對數據出現顯著異常時,及時查看儀器的各種圖形和文字提示信息;并向臨床醫師報告不同標本采集方法和相關的參考值范圍;確定所用設備的復檢規則;具有良好的形態學檢驗基礎和能力;采用不同濃度的新鮮血標本,在不同的檢測系統上進行測定,保證同-實驗室結果-致性。
參考文獻
[1] 林鴻.試析臨床檢驗參考測量系統及其臨床檢驗分析質量保證[J]北方藥學,2011,8(11):61-62.
[2] 李軼春.臨床檢驗參考測量系統及其臨床檢驗分析質量保證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l):241-242.
[3] 張緒紅.臨床護士在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環節中的作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5(2):167-169.
[4] 陳芳建.血液標本保存時間對各生化檢驗指標的影響[J].檢驗醫學,2012,21(1):87.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