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楠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淺談信息化對加強人民法院審判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
李英楠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審判公開是世界各國公認的訴訟原則,也是司法公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的重要保證。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智慧工程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我國邁入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其對作為訴訟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審判程序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審判公開的作用尤為顯著,其對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等的公開都具有重要意義。信息化建設能較大地促進人民法院的審判公開工作。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加強;審判公開;意義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被實現?!边@句法律格言的內涵是法院進行審判工作時,不僅要在裁決中做到公平和公正,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也應該做到透明和公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民法院更進一步促進審判公開工作創造了條件。加快發展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將人民法院打造成為司法行政管理與智能化審判管理的司法政務系統、司法隊伍系統、科技法庭系統和司法公開系統,以信息化推動審判工作的現代化,以現代化的庭審系統推動和促進審判過程中信息采集、信息制作、信息傳輸、信息發布、信息存儲的依法公開,增加案件審判的透明度,通過人民法院這一系列系統的有序運行,更進一步促進審判公開、司法公開工作,讓廣大的人民群眾能親眼看得見、親身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正義。
審判公開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和宣告判決都要公開進行,允許公眾旁聽和新聞媒介采訪,是司法公開的重要環節。審判公開的包括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審務公開等一系列內容。審判公開的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審判公開的目的是審判結果的公正。各基層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在全面落實審判公開制度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維護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審判人員在審判工作中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及客觀條件的限制,審判公開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有些司法人員對審判公開的認識有缺陷,重視公開舉證、公開質證、公開認證、公開宣判等庭審內容,而忽視立案的公開;有的對審判公開的內容不徹底,審判人員以“向上級法院的請示”、“交換的意見和看法”、“內心早已形成的結果”作為裁判的依據,使庭審流于形式;有些法庭對外公開的判決書只有一個生硬的判決結果,判決書存在不說理、說理不清楚問題;有的基層法院在審判過程中雖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媒體報道和采訪,但由于法庭小,容納的人數有限,難以落實允許公民旁聽的規定和要求;有的法院對一些焦點和熱點案件,常常限制記者采訪和報道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嚴重損害了審判公開原則的貫徹執行,損害了司法機關的整體形象,導致人民群眾失去對法律的信仰,甚至輕視和無視法律,一次失去公平和公正的審判比違法行為本身所帶來的禍害更為嚴重。
針對審判公開中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審判公開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審判公開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迫切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中,使審判流程的更加公開,使裁判文書更加公開,使案件的執行信息更加公開,提高案件質效評估的質量,正確合理的引導輿論和民意,方便群眾訴訟,節約訴訟成本,推動和加強人民法院的審判公開工作,使司法的公平正義真正讓廣大普通的人民群眾看得見和感受到。
一、人民法院實現信息化會促進審判流程更加公開
審判流程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及執行判決和裁定必須遵循的步驟和規范,主要包括案件的立案、排期、開庭、結案、執行、歸檔等節點。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的人民法院高清數字法庭系統平臺可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法院的電子展示系統上公開審判流程中各節點信息及各審判節點的期限信息,案件當事人可通過登錄電子展示系統快速、準確的了解本人案件審判流程及審判期限。用信息化技術打造的高清數字法庭能夠通過現代多媒體音、視頻技術,以更清晰的顯示,向更為廣泛的受眾展示庭審中的各種信息,還提供遠程庭審、遠程作證、庭外旁聽、司法監督、遠程庭審觀摩等功能。在開庭審活動過程中,對庭審的過程實行錄音和錄像,對各項審判活動進行同步記錄和同步顯示,控辯雙方可通過影音系統公開展示證據,審判人員也可利用信息系統公開展示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庭審工作結束后,相關人員可將庭審活動全過程刻錄光盤,作為電子檔案保存備查或者同步上傳保存到局域網上,方便案件當事人均通過內部網絡調閱。隨著審判工作的發展進程,審判人員可通過法庭信息平臺及時錄入庭審工作的同步信息,依托互聯網、局域網、手機短信平臺、微信訂閱號等方式,向案件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同步推送將案件流程進展信息。另外,案件當事人還可以利用公開的法庭系統平臺開展網上預約立案、觀看庭審工作視頻、通過網絡與審判法官交流互動、對審判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價等事項。所以,信息化促進了使審判工作流程中相關信息的公開。
二、人民法院實現信息化會促使裁判文書更加公開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結果體現在裁判文書上,裁判文書是訴訟活動結果的載體,也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載體,只有將裁判文書公開,人民群眾才能看到司法的公平和正義,才能看到國家的司法權在法律和理性的范圍內被運用,才能夠看到王子犯法是否真的與“庶民”同罪,同時,裁判文書也能夠反映出審判工作過程中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理由是否充分,審判人員是否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所以,裁判文書的公開,有利于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廉潔,提高審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在信息化條件下,對于不涉及到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裁判文書,對于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的已經生效的裁判文書,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予以公布,可以是審判工作更加公開和透明,便于案件當事人和人民群眾的查閱和瀏覽,保障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另外,利用信息系統公布裁判文書,可促使辦案人員以嚴謹和認真的態度對待案件,增強了辦案人員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改變一些法官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思想觀念,提高法官證據分析和文書說理能力。同時,由于各級法院實現了聯網,上級人民法院也可通網絡查閱裁判文,起到對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作用。人民法院的信息化系統,使裁判文書上網更加方便和簡潔,也使審判的結果結果更加公開。
三、人民法院實現信息化會促使案件執行信息更加公開
案件的執行作長期以來是人民法院的老大難問題,也是社會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人民法院判決或裁定的案件,如果案件的被告人沒有最終履行,將嚴重地損害了案件勝訴方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所以,司法案件執行問題,是實現公平正義需要越過最后一道圍墻,對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人民法院逐步實現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被運用到案件的執行過程中。人民法院的信息系統可以和金融、房產、車管、稅務、工商等部門的誠信體系進行聯通,建立在全國范圍的財產信息查控系統,實現和相關部門的資源共享,這樣就大大方便了查詢被執行人的財產工作,防止其隱匿財產。人民法院也可通過信息系統公開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姓名、職業、家庭住址、單位名稱及不履行裁判文書義務的情形,并依法通知相關部門對失信被執行人從事經營活動、消費活動等方面進行限制,使失信被執行人感受到由于失信而處處受限。人民法院還可信息平臺設置案件執行窗口,設置執行動態、執行須知、執行曝光等專欄,逐步向當事人公開案件執行的相關信息,便于案件當事人查詢。所以,人民法院的信息化,使案件的執行工作步入信息化管理,通過信息系統,便可以全面掌握被執行人資源、財產等信息,從而對案件被執行人的經濟活動活動及和案件執行有關的其它活動依法實施監控,敦促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可見,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可以推動案件執行全過程的信息化,實現案件執行立案信息化、執行實施的啟動工作信息化、財產調查與控制信息化、財產變價與款物交付信息化、執行裁決信息化、結案歸檔信息化,較好地解決案件執行這一“老大難”問題。
四、人民法院實現信息化會提升案件質效評估的質量
公正和效率是審判工作的永恒主題,案件的審理質量、效率的高低,要通過對案件進行質效評估來衡量。建立科學、高效的審判質量與效率評估體系,實現審判質效在定性基礎上的定量管理,是案件質效評估的重要任務,可為司法決策和完善審判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就頒布了《關于開展案件質量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在該意見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規定了審判公正、審判效率和審判效果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為各級法院開展案件質效評估工作提供了統一的藍本。在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的案件管理、立案、開庭、結案、執行、歸檔等進行信息化管理,審判工作過程中生成的所有案件材料都實現了電子化,實現了傳統審理方式向現代審理方式的轉化、實現了紙質文書向電子文書的轉化,這種轉化,從根本上確保了信息錄入的準確、及時、全面、完整,杜絕了案件信息遲錄入、錯錄入、不錄入和部分錄入的情況,為案件的質效評估的高質量創造了條件,增強了審判工作質效評估體系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系統生成的審判信息、執行案件信息、人事勞資信息、財務物資管理信息、檔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規信息、行政公文等信息全部形成電子檔案,實現了所有審判信息的網上歸檔,為實現自動化的審判質效評估創造了條件。這些統一的質效評估體系指標,使各地法院對審判質效的內容有了明確和統一的認識,從而使審判工作的質效評估指標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出審判工作的全貌,提升了人民法院審判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信息化條件下,還可以將人民法院的案件審判質量評估和人事管理、廉政信用評價、績效考核評估等方面工作相關聯,加強了法官職業操守的監督與約束,實現了對審判法官的業務素質、業績的數字化、網絡化的綜合評估與量化考核,構建起了法官廉政信用評估體系,實現了信訪、舉報的信息化聯動處理,促進審判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為其晉職、晉級提供科學依據。
五、人民法院實現信息化有利于合理引導輿論,維護審判工作公正進行
當今社會是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來源渠道十分豐富,社會大眾會通過新聞媒介、微信等傳播途徑獲得大量的信息,包括一些涉及到重大刑事案件、熱點刑事案件的信息,從而引起社會對司法的高度關注,這種大眾對某個案件的高度專注往往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輿論審判”與“輿論判決”。但網上信息復雜,真假難辨,虛假的信息往往引發負面的輿情,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人員造成一定的壓力。對于媒體和民意對審判形成的輿論壓力,審判人員不能因為輿情喪失了司法的基本理性,更不能讓民意來決定司法的標準,應當堅持以法律為準繩,依法獨立、公正地開展審判工作,在程序上做到無可挑剔、不留死角,堅決維護審判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時,人民法院可充分借助媒體和自身的數字信息平臺主動發布適宜公開的案件信息,通過平臺發布與案件相關的網絡視頻訪談直播、法官講壇、微直播、微博等形式,強化法院和媒體、民眾的信息互通,發揮法院信息平臺的輿論引導功能,最大化地提高司法宣傳和信息公開效能,正確地引導輿情,把網絡輿論當成審判公開、司法公開的助推器,在審判工作中嚴格規范執法,增強審判工作的的獨立性,維護審判工作的公正公平。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是司法現代化的重要條件,能促進審判流程更加公開,能促使裁判文書更加公開,能促使案件執行信息更加公開,還會提升案件質效評估的質量,能合理引導輿論,維護審判工作公正進行,可見,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對加強審判公開工作的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提高審判工作質效,對促進司法公開公平,對建設現代化法院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信息化建設,終將帶來一場由傳統審判方式向現代審判方式的革命,為我國實現審判工作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謝澍.刑事審判公開的信息化轉型——基于實證研究的路徑探尋[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12):65-75.
[2]鐘雷杰.信息化條件下的審判公開研究[D].寧波大學,2014.
[3]趙紅星.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現狀探析及公開方向論證[J].河北法學,2015(12):190-200.
[4]魯玲玲.法院信息化時代審判公開若干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131-03
作者簡介:李英楠(1995-),女,漢族,甘肅白銀人,2015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學士學位,現為甘肅政法學院訴訟法學專業2015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