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然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
職業經理人貪腐問題的法律社會分析
鄧然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如今貪污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蛀蟲,其中掌握著經營管理權的職業經理人挪用資金、職務侵占等貪腐問題不僅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對行業信譽和社會風氣都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職業經理人貪腐問題的現狀和原因,提出了解決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經理人;貪污腐敗;立法;預防
一、中國職業經理人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得企業開始高薪聘請受過專門教育和培訓,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卓越的領導才干和綜合能力的人員去代為管理企業。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就被稱之為職業經理人。近幾年,由于許多企業面臨發展轉型,具備經驗和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便成為了企業的首選。然而,美的職業經理人成“大碩鼠”、馬云棄用職業經理人、淘寶腐敗事件和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吳聲“食京者”等貪腐事件層出不窮,給原本有著良好發展勢頭的職業經理人市場重重一擊。職業經理人貪腐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生存與發展,而且也給行業信譽和道德風氣造成影響,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職業經理人貪腐成因
(一)法律上的原因
《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職業經理人作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應受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有關任職要求的調整,該條主要對職業經理人的行為能力、經濟類犯罪行為進行限定并防止“老賴”擔任企業高管。企業可以通過人事材料和調查來獲取職業經理人所披露的從業經歷和相關背景,但是卻無法知悉被職業經理.人故意隱瞞或修飾洗白的信息,更無法判斷當前職業經理人的主觀動機。法律對于職業經理人任職要求雖有明確規定,但卻并沒有給予企業信息查證的途徑或便利,使得企業處于信息的劣勢端,為職業經理人貪污腐敗提供了空間。而且,關于高級管理人員在違反規定時是否可以就此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與《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又不相統一,留有余地。這更使得職業經理人在被發現貪腐問題后可以依仗既是高級管理人員又是勞動者的雙重身份來進行抗辯,拒絕解除勞動合同,從而陷公司于窘境。
(二)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缺陷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就如同房屋的框架,設計的合理性決定了公司的存續和發展,但是許多企業從經營成本的角度都不太愿意在此方面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過于明晰化的條例式管理和監督,對于家族企業或者一人獨大的公司,不利于核心人員的實際掌控。公司缺乏嚴格的流程設計,沒有對貪腐行為以威懾的信譽檔案管理,以及監管方面的諸多漏洞,給了職業經理人可乘之機。即使有了完整的監督機制,只有約束而沒有激勵也會讓職業經理人選擇鋌而走險,無視法律法規。
(三)拜金主義等糜爛思想的影響
公司運作將利益放在首位無可厚非,因為這是公司未來運作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對公司顧客和員工的保障。但是由公司到個人,如果個人功利主義嚴重就會出現職業經理人挪用資金、職務侵占、收受賄賂或回扣等貪腐事件的發生。而且在職業經理人的不良價值觀指引下,企業員工也可能為了個人私利做出危害企業利益、違背道德法律的舉措。
三、預防和消除職業經理人貪腐對策
(一)加快相關立法工作
職業經理人作為企業發展的“明星階層”,是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無論從數量還是作用上都應當有配套的專項法律。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職業經理人的法律,通常依賴道德和經理人的自覺性來調整。而在英國、德國等國家已經制定相關法律對職業經理人進行約束和規范,為解決職業經理人貪腐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無論是制定一部獨立的基本法律,還是成為《公司法》的篇章,我國都應盡快對職業經理人進行立法,形成嚴密的防范體系。
(二)添加限制性章程條款
公司章程是企業運作之本,更是對職業經理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加以約束和監督的有力保障。公司章程是由公司發起人或股東起草和訂立,因此可以針對職業經理人貪腐在公司章程中添加相應的限制性、格式性的條款。例如,在公司章程股份轉讓這一章中可以對于高級管理人員的股份轉讓在一定時期內加以限制,防止其違背對公司負有的忠實義務和競業禁止義務,降低其對公司危害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對該不可轉讓股份的質押進一步做出限制,目的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和減少可能會給公司帶來的不必要的糾紛。因為職業經理人經常在貪腐后為逃脫責任而離職,如果危害公司利益,同時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則有可能將法律限制轉讓的股份質押,這就造成了善意第三人的損失和對股份所屬公司的索賠。因此在公司章程中增加相關限制性條款有利于保護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健全預防機制
借助傳媒力量的擴張與傳播技術的運用,充分調動起社會對于職業經理人貪腐問題的關注和重視,構建社會預防和輿論監督體制。在職業經理人專業培訓過程中,注重于職業道德教育,內化為信外塑于行。注重法律制裁對職業經理人腐敗問題的約束作用,從行業協會、司法機關、公司到學校構造起一個職業經理人反腐的法網,共同協作,建立一套健全的職業經理人貪腐問題的預防機制。
[參考文獻]
[1]高晉康.商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劉小紅.我國職業經理人信任危機研究[D].四川大學,2006.
中圖分類號:F272.92;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25-01
作者簡介:鄧然(1994-),女,漢族,安徽亳州人,本科,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