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河南中州大學人事處,河南 鄭州 450044
?
農戶信用擔保的模式、困境與創新方向
張萌
河南中州大學人事處,河南鄭州450044
摘要: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金融行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金融市場上,信用擔保能夠有效緩解客戶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從而提高交易雙方的借貸交易率。在農戶貸款抵押擔保與保證擔保等信用擔保這兩個方面,金融機構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與模式探索,從而形成了擔保的多種模式。但農戶信用擔保在現階段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例如農戶缺乏抵押資產、試辦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違反了我國的法律法規、擔保品在評估與處置方面面臨困境或者農戶無法尋找到擔保人等,這就要求了農戶信用擔保必須快速解決這類問題,推動信用擔保制度快速創新。本文就農戶信用擔保的主要模式,對目前我國農戶信用擔保面臨的困境作出具體的分析,最后提出農戶信用擔保創新方向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農戶信用擔保;模式;困境;創新方向
信用擔保也稱之為信用保證,是我國擔保模式之一,主要指一種結合信譽證明和資產責任保證的中介服務活動,且信用擔保服務為第三方提供。當被擔保的債務人向金融機構或者債權人申請貸款時,擔保方必須為債務方提供相關的信譽證明與資產責任保證,簡單來說就是擔保者向債權者作出一定的承諾,并對債務人提供信用保證,最終幫助債務人獲取想要的貸款金額。但就我國農村目前的信用擔保發展情況來看,影響農戶信用擔保發展最主要的障礙因素便是農戶的融資難問題,其與農業收益不穩定、收益存在風險和產業弱質等因素息息相關,故農戶信用擔保的問題,成為了當前正規金融機構與社會金融領域急需要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一、農戶信用擔保的主要模式
(一)抵押擔保的形式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若農戶沒有耕作用地、林業用地、住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及水體等固有資產的所有權,是無法將這些資產進行抵押。但若農戶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經營權和養殖水面經營權等物權,便可以將這些資產進行抵押。抵押擔保的主要形式有:第一,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農戶把土地經營權用貸款抵押的一般做法是:由當地的行政村鎮建立農戶土地協會,農戶將自身所用的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入股的形式上交到該協會中,從而成為農戶土地協會的一員。當協會中的會員農戶需要貸款時,可以在協會中選擇一家農戶或者幾家農戶作為貸款的擔保人,與農戶土地協會和貸款擔保人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關于抵押的轉讓協議,然后該貸款農戶便可以對當地的農村信用社提出貸款的申請,再由農戶土地協會與農村信用社簽訂一個總體的擔保協議,待信用社對該農戶的固有資產進行核查后,只有核實準確,才能為該農戶發放貸款[1]。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形式,能夠為農戶有效緩解融資問題,但主要缺點在于,各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擔保方式各式各樣,不夠統一,故擔保價值的認定標準也不一樣,所以給農戶的信用擔保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第二,林地經營權抵押擔保。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各地區都推動并改革了集體林權制度,越來越多的農戶獲得了林地資產的經營權,故金融機構紛紛設置了農戶林地經營抵押擔保業務。所謂的林地經營權抵押擔保,通常是指農戶將自身具有的林地使用權和林地樹木所有權作為貸款抵押物或者反擔保抵押物,以此從金融機構中獲取到需要的貸款。主要有兩種模式:模式一為農戶以自我為擔保,將自身具有的林地經營權直接抵押給金融機構,從而獲得貸款;模式二為農戶將林地經營權抵押給第三方,由第三方作為貸款過程中的擔保方,從而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2]。
(二)保證擔保的形式
第一,自然人擔保。根據我國傳統的農戶私人貸款情況來看,農戶進行貸款時一般都是找自然人作為擔保方。現階段當金融機構發放保證貸款時,通常也要求農戶提供保證人,大部分農戶都會找自身的親朋好友作為貸款的擔保人。
第二,農戶聯合保證。我國目前的農村信用社與金融機構在發放小額農戶貸款時,大都采用農戶聯合保證機制,主要程序有:農戶個人申請→擔保人自愿結組→多家農戶聯合保證→貸款周轉使用→擔保方責任連帶→貸款農戶聯合分期還款。通過這樣聯合保證制度,能夠有效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
第三,農戶聯合保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結合。主要運作方式為:貸款農戶為當地農村專業合作社內部的社員,其他社員可進行聯合保證并承擔聯合還清貸款的責任;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在貸款的銀行開設一個貸款保證金的專戶,專戶內的資金必須是合作社社員的股金及主要社員按照行業風險所繳納的風險保證金,以此作為社員貸款的抵押擔保。這樣的擔保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農戶的融資問題,且為貸款銀行降低了貸款的風險[3]。
二、目前我國農戶信用擔保面臨的困境
(一)農業貸款風險大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4],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已逐漸處于弱勢地位,不但生產效益比其他產業的發展低,而且在生產經營上存在較高的風險,故在農業貸款上風險也較大。正規金融機構的農業客戶在開展貸款業務上也存在較多的問題,如,申請貸款的農戶數量較多,但是申請貸款的金額又較少;需要貸款的農戶大多居住在鄉村,且分散廣、范圍大,正規的金融機構在進行固有資產核查時需要投放較多的精力與人力;農戶貸款主要是以短期性、季節性、周轉性與應急性貸款為主;農戶進行貸款的主要需要是用于生活中的借還款,金融機構難以對農戶的貸款使用進行準確的掌控;農戶通常需要低利率的貸款,但因為農戶收入水平與農業類型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貸款上也有詳細的區分。因為農業貸款存在的問題較多,所以對于正規金融機構而言,在辦理農戶貸款業務上有著高成本、高風險且低收益的缺點,所以非常不樂于開辦農戶貸款。
(二)農戶缺少可供抵押的固有資產
首先,由于我國相關法律的限制,大部分農戶想要申請貸款時因為缺少可供抵押的固有資產,故無法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首先,農戶的耕作用地、林業用地、住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及水體等資產無法用于抵押,而普通農戶的主要資產便是居住的房屋,但由于農村土地在我國改革開放后變為了集體土地制度,所以農戶的房屋沒有相應地土地使用證,不能用來進行抵押。其次,雖然農戶擁有大量的運輸工具、農機具等生產設備,可以用來抵押,但因為這些專業設備的處置相對困難,不但抵押率較低,評估價值不高,而且對于這類資產的評估登記手續比較復雜,大多數農戶都不用愿意將這些資產作為貸款的抵押品。
(三)農戶可尋找的擔保人范圍有限
根據我國《擔保法》的相關規定,農戶可以尋找的擔保人范圍非常有限。大多數農戶在貸款時所尋找的擔保人或者自然人,大都是自己熟悉的親朋好友、近親睦鄰。因為一旦債務人無法履行或者不愿意履行償還債務時,保證人要按照合同約定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償還的義務或者承擔相應地法律責任,所以親朋好友等自然人不愿意接受貸款農戶的請求。除親朋好友之外,農戶還可尋找的擔保人是聯合保證組織。但大多數農村地區成立聯合保證組織的條件有限,且農戶難以尋找到這種既存在實力又組織內部彼此信任的聯合保證組織,所以聯合保證組織在進行擔保時僅僅流于形式,部分聯合保證小組的成員不愿意為他人承擔還款的風險與責任,結果造成了聯合保證小組成員將農戶的聯保模式演繹為更大化的信用貸款,不但增大了農戶信用貸款的風險,而且也引起了金融機構及貸款銀行極大的不滿。
三、農戶信用擔保的創新方向
(一)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性能
雖然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突破了相關法律法規對耕地使用權的規定,如《擔保法》和《物權法》,但是在權利質押與權利抵押的兩種擔保體系下,土地承包經營權用作貸款抵押,違背了國家對于“債權質押與抵押”的立法規定。同時,因為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貸款抵押,無法有效降低國家政府對于農戶失去耕地與林業用地風險的憂慮。所以要求相關部門及農業局采取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與土地經營權抵押分開實行的辦法,在限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法前,放開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與收益權質押的運行規定,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法能夠自由運行在貸款過程中,再逐漸放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探索與研究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性能,為農戶信用擔保的創新方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推動農戶聯合保證制度
當農戶缺乏抵押品,且農戶土地承包權抵押又受到國家相關法律限制時,促進農戶信用擔保的主要創新方向便是推動農戶聯合保證制度。這樣的做法,不但能讓彼此了解、互相信任且風險水平較近的借款人自愿組成聯合保證小組,而且可以推動小組成員實施監督制度,認真勘察其他成員是否認真努力完成本職工作,參與的投資項目是否安全等。之外農戶聯合保證制度還起到強化守信的道德壓力的作用,也有效降低了貸款農戶不愿意償還罰款的道德風險,是農戶信用擔保創新方向的有效途徑之一[5]。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用擔保制度作為我國借貸市場的基礎制度,有效的農戶信用擔保制度不但能夠降低農戶借貸交易的風險,推動貸款銀行與正規金融機構對于農戶貸款的發放,而且能夠提高農戶獲得貸款的幾率。本文就農戶信用擔保的主要模式,對抵押擔保和保證擔保這兩種形式作了具體地闡述,針對目前我國農戶信用擔保面臨的困境,即農業貸款風險大、農戶缺少可供抵押的固有資產和農戶可尋找的擔保人范圍有限,最后對農戶信用擔保的創新方向提出了具體的策略。通過這樣的做法,有利于我國農戶增加貸款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張應良,高靜,張建峰.創業農戶正規金融信貸約束研究——基于939份農戶創業調查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5,01:64-74.
[2]趙學軍.信用擔保制度的變遷與農戶融資的困境——兼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中擔保體系建設優先性[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4,04:129-140.
[3]劉西川,程恩江.中國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典型案例與理論含義[J].財貿經濟,2013,08:47-57.
[4]王靜,王蕊娟,霍學喜.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對農戶融資的信用擔保——以陜西省洛川縣果農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6.
[5]林麗瓊.破解合作社信貸融資困境:社會資本與制度安排——基于咸村鎮養豬協會會員聯保貸款的案例分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34-38.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125-02
作者簡介:張萌(1990-),女,蒙古族,河南南陽人,碩士,河南中州大學人事處,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