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惠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2
?
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與法律防范
周麗惠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西安710122
摘要:民間借貸在我國由來已久。近幾年,民間借貸糾紛愈演愈烈,暴露出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弊端。規避民間借貸風險已迫在眉睫,成為影響民間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據我國民間借貸現階段的特點,分析了民間借貸存在的風險,并從法律角度探討了我國民間借貸風險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民間借貸;風險;法律防范
一、民間借貸的界定
在外國,大多學者認為不處于國家法定機構和體系的監管范圍之內、或者資金借貸沒有經過正規金融體系的活動為民間借貸。我國金融界學者對民間借貸的界定主要有三種:1.任何非正規金融機構發起的資金活動;2.民間借貸是民間信用,但民間信用的內涵很多,并非只有民間借貸一種;3.廣義上民間借貸涵蓋私人之間、企業之間、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借貸活動,狹義上指的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借貸活動。本文同意第三種觀點。
現階段我國民間借貸呈現出以下特點:主體范圍擴大、趨向多元化;借貸規模在擴大,無論是單筆借款金額還是資金總額都在增大;借貸資金的使用多樣化。
二、民間借貸的風險分析
(一)信用風險
傳統的民間借貸大都依賴于親緣地緣而發生,借貸雙方之間信息透明,借款人會一直處于貸款人的監督之中,風險相對較小。現在民間借貸已打破傳統,發生于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貸方鏈條上的人越來越多,而鏈條尾段的放債人與借款人不直接聯系,也不知道借款人的資信能力和還款能力,這使得民間借貸偏離了原來的運行軌跡,進而使民間借貸風險上升。
(二)法律風險
民間借貸是一種涉及到法律的活動。一直以來,我國百姓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淺薄,借貸雙方借款合同形式缺乏規范性,大多數僅留有一張簡單的借據,無法有效約束借款人,更有甚者借款人會故意鉆法律漏洞進行欺詐給放款人帶來損失。當放款人索要無果起訴至法院時,往往會由于沒有完善的借款協議,借款行為又較為隱蔽導致舉證責任困難而無法維護自身的利益。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下落不明或拒不應訴的情況日趨普遍,糾紛難以及時化解。另外,民間借貸依賴法院強制執行的比例高且難度大,很多時候當事人即使贏了官司,債權也無法真正實現。所以民間借貸行為有著巨大的法律風險。
(三)價格風險
當前,我國正規融資渠道有限且條件嚴苛,大多數借款人都因達不到標準而求助于民間資本。這時放款人就會被利益蒙蔽雙眼,不顧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資產狀況,約定遠遠高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借款利率以期獲取高額的利息收入。然而一旦借款人陷入還款困境時,放款人所遭受的損失就是難以想象的。
(四)運營風險
受到利益驅動,龐大的的民間借貸資金越來越多地投入到房地產、金融、賭博等領域。有關報道指出,在溫州僅有35%的民間借貸資金流向了實體經濟,其余則大部分被用于非實體經濟領域,而這些領域能否及時還款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容易造成當地經濟的虛假繁榮,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三、民間借貸風險的法律防范
(一)在法律上正確界定我國民間借貸活動
依照我國目前的立法狀況尚無法準確界定民間借貸,制定、修改相關法律法規迫在眉睫。首先,在立足我國民間借貸具體國情的前提下,借鑒吸收發達國家先進之立法經驗,制定我國民間借貸的基本法,對民間借貸活動進行準確定位;其次,我國《刑法》第176條“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概念不明確、犯罪構成要件規定模糊,導致實踐中很多民間借貸活動以該罪定罪量刑,違反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因此完善刑法第176條勢在必行。
(二)在法律上確立借貸雙方的資質
鑒于當下民間借貸不斷加劇的社會風險和社會影響,本文認為我們不能一味地采取事后懲罰的方法堵塞其發展,更重要的是利用法律措施加以預防。我們可以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限定借貸主體的資質,并建立民間借貸資質審核制度,一定程度上控制民間借貸的資金規模,從而降低民間借貸的風險。
(三)規范借款合同
司法實踐中,由于借貸雙方不簽訂規范的借貸合同而導致舉證不足、承擔敗訴風險的案件比比皆是。為了減少民間借貸帶來的法律風險,我們有必要合理干涉當事人的意愿,要求雙方必須簽訂書面借款合同,并規定借款合同的具體內容,借方收到款項后要給貸方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據。這樣一旦雙方發生糾紛,法院也有據可查,進而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法律監管
我國民間資本非常龐大,民間借貸活動的穩健運行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無可取代的作用。但同時民間借貸主體及行為的隨意性又較大,社會影響范圍廣,所以國家對民間借貸活動的監督和管理必不可少。根據我國現在的金融管理體制,本文認為應由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監管機構,由具備一定金融知識的專家擔任監督人員;采用多樣化的監管手段,包括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市場化的民間借貸機構的退出機制(完善退出審批程序,制定退出標準)、設立危機評估機構等。這些都需要相關機構配合監管主體,對民間借貸引發的各種風險進行監測、研究、管理、預防,進而保障民間借貸活動和民間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智,程娟娟.民間借貸風險的法律防范[J].重慶大學學報,2013.
[2]張濤.民間借貸風險的法律防范[J].經濟與法,2015.3.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302-01
作者簡介:周麗惠(1991-),女,山西運城人,西北政法大學,2014級刑法學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