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霞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道德法律化的法理思考
高萬霞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從古至今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貫穿不可分割的,道德法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正確認識法律和道德的關系,并在其詳知的基礎上了解其轉化方式,并能預見轉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此帶動社會向前發展。但近年來,見危不救、常回家看看等道德失范案件的出現,在法學界引起了一場新論戰。
關鍵詞:道德;轉化;意義
一、道德法律化的含義
道德:在一定社會物質條件下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特定環境中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評判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以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稱。其目的在于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工具。
道德與法律都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調控手段。兩則雖存在不同但在特定時期又相互交叉和滲透。二者屬于上層建筑同屬于意識形態領域。聯系表現在:1.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第一,道德是法律的底線法律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一個國家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道德,那么這部法律便是不良之法。第二,道德對法律有補充和保障作用。現實生活中法律觸及不到的地方很多,此時道德就對那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方面起到了補充作用。第三,道德束縛是人民自覺守法的前提,守法者道德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就會增強,這對我國建立法治國家有著積極作用。2.道德與法律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凡是法律禁止的行為,也是為人們所不容違反道德的行為。凡是法律倡導的行為,也是人們所遵守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道德行為。
所謂道德法律化,目前理論界通行的認為是:國家從法律(即倫理)的角度將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或道德原則通過立法程序以法律化,用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的法律活動。
二、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關系
道德法律化是將人類社會所具有的道德理念提升為法律的過程,也是良法之制產生并存在的過程。法律道德化,是使法律轉化為更高的道德觀念的過程,也是法律能夠被被統治階級嚴格遵守甚至信仰的過程。因此,由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是人類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1]。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兩者之間的關系:第一,道德法律化側重于立法過程,法律道德化則更傾向于守法過程。法律是在道德的基礎上形成的,簡單的說,法律就是道德的進化形式,所以道德法律化強調的是如何將道德轉化為法律的立法過程。而法律道德化是為了讓人們更快更容易的接受法律的過程,是將法律根植于人們心中的過程,因此是守法的過程。第二,道德法律化體現的是法制,法律道德化體現的是法治。法制又稱為法律制度或以法而治,是一種成文的、不易改變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屬于制度的范疇。
三、道德向法律的轉化方式
(一)直接轉化
法律原則中蘊含著道德向法律的轉化方式。法律原則對法的創建和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法律原則的直接轉化如下:
1.道德規范與法律原則性能一樣
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是一朵雙生花,法律規則具有具體性和確定性,但由于法律規則太過具體而導致應用系統過于僵硬靈活性不足。此時就需要法律原則來彌補其漏洞和缺陷。而法律原則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可以涵蓋許多法律事項,但在具體應用方面太廣而導致在具體案件中往往出現困難,這就要有法律規則加以限制。
2.兩則都沒有具體的處罰措施
法律原則雖涉及到法律的方方面面,但是其相關的法律后果未做具體規定。而道德規范也是如此,當人們有時候違反道德規范時,往往只會遭受心靈的譴責而不接受法律的制裁。由于法律原則與道德規范如此相似,因此兩則之間可直接由日常生活中產生出道德觀念,再由道德觀念中提煉出道德規范或原則,然后將適應社會發展的道德規范或原則直接轉化為法律原則。
(二)間接轉化
道德向法律的間接轉化過程就是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則或法律原則,法律原則再轉化為法律規則的過程。法律規則指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道德轉化為法律規則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磨合和試煉,道德規范向法律規則轉化的過程經歷了拆分和整合兩個階段。首先,道德要轉化為法律,必須要具備法律所具有的特征。在道德被具體化為具備法律特征的同時,其倫理性將會被逐漸磨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技術性的具體明確的法律條文。其次,光具備法律特征并不能構成法律規則,還必須具有法律規則的邏輯三要素即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2]。因此需要把道德的各個部分進行技術性的具體化,并按其邏輯結構進行編排,排除有邏輯矛盾的法律規則,取其精華的法律規則羅列在法律條文中。
[參考文獻]
[1]梁剛.道德法律化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5.
[2]郭忠.道德法律化的途徑、防水和表現形態[J].道德與文明.2010(3).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43-01
作者簡介:高萬霞(1989-),女,漢族,河南開封人,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