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田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論刑事訴訟中的檢察官客觀義務
劉田田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摘要:檢察官客觀義務要求檢察官應當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履行控訴職能的同時保護被追訴人的權利,正確地代表國家行使訴訟權,成為一個法律守護者。但在實踐中,檢察官客觀義務的履行并沒有落到實處,需要采取完善措施,提高司法公信力。
關鍵詞:檢察官;客觀義務;現狀問題;完善措施
一、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的產生及表現
(一)檢察官客觀義務的產生
檢察官客觀義務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中后期的德國,對于刑事訴訟中的檢察官客觀任務和義務的認識有兩個派別:一派認為檢察官的職責僅僅是控訴,即為一方訴訟當事人,猶如民事訴訟中的原告,只需對被告人提起指控,收集被告人犯罪的證據,只需提供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實、證據即可。另一派認為檢察官作為一方當事人,是法律守護人,承擔著嚴格的客觀義務,有責任協助法官查清事實,從而維護司法公正。因此,檢察官應當周全、客觀的實行其職責。
(二)檢察官客觀義務的表現
我國《憲法》第129條、第131條規定檢察官獨立行使檢察權,《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1條規定了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官法》第3條規定了檢察官的宗旨,《檢察院組織法》第7條對檢察官提出了忠于事實和法律,依法取證的客觀性要求。《檢察官法》第8條第2項第4項分別規定了檢察官履行義務的具體要求。此外,《檢察官法》中還對檢察官的職責、回避等問題進行了規定,這都進一步強調了檢察官的客觀義務,是另一種方式上的表達。具體到刑事訴訟中,檢察官的客觀義務包括: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五個方面。
二、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存在的原因
我國的檢察官客觀義務概念從美國引進,在引進這一概念的同時,法律規定了檢察官客觀公正的義務。
(一)檢察官制度的目的決定的
檢察官在訴訟活動中可以行使監督職能,通過這一職能的行使,對警察和法官進行雙向制約,能在刑事訴訟中貫徹客觀公正和法治的原則,這就是檢察官制度設立的目的,它也決定了檢察官應當履行客觀公正的義務。
(二)檢察官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檢察官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同時還是被追訴者利益的代表。所以,檢察官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同時還應注意保護被追訴者的利益,做到客觀公正、秉公執法,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控辯雙方的不對等影響的
我國《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懲辦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是刑事訴訟的目的。但是在現實訴訟活動中,控方擁有著便利的條件,如在收集證據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取到需要的證據材料。而被追訴方因為其自身條件的原因,可能會常常孤立無援甚至身陷囹圄,雙方難以平等對抗。因此,法律規定了檢察官的客觀公正義務,就是明確檢方不僅僅只是追訴犯罪,同時還應保障被追訴者的利益。
(四)檢察官的職權決定的
檢察官享有很多職權,如起訴裁量權,這一職權的本意是想讓檢察官獨立的行使起訴的職權,不受任何機關團體的影響。但這一職權的賦予也使檢察官更容易濫用其職權,損害被告人的權益。為了避免檢察官公權私用,也為了司法公正,更大程度的避免發生冤假錯案,必須賦予其客觀公正義務。
三、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總體來看,中國當前的檢察官客觀義務存在問題與不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打擊犯罪、輕視保障人權,注重實體、輕程序,注重與公安、法院支持配合、輕制約監督等,(2)我國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對自己的錯誤定位致檢察官在訴訟活動中沒有一個正確的指引。(3)雖然我國法律對檢察官客觀義務進行了規定,但并不完善(4)對于一些特殊案件,如涉黑案件和一些職務犯罪,檢察官可能會由于個人原因出現不秉公執法的現象,使得犯罪分子逍遙法外,損害司法權威。
完善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落實檢察官不履行客觀義務的法律后果。我國刑事訴訟法以前僅是對檢察官的客觀公正義務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要使檢察官這一義務得到切實的實現,則必然要求法律對檢察官沒有履行客觀公正義務的法律后果作出規定。
其次,要處理好檢警的關系。我國三機關實行的是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工作原則,但是在某些聯合辦案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可能提前介入偵查階段。雖然加強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法律監督,但是其客觀中立性也受到質疑。所以要盡量避免聯合辦案,即便需要公訴檢察官提前介入,也要適度。
再次,切實把握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統一。通常,在公訴活動中,檢察機關往往比較注重實體公正,對程序公正則重視不夠。程序公正,知易行難,在公訴活動中要切實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
最后,針對檢察官的考核制度要合理,不能以無罪率、不訴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個檢察官的業務能力,也不能以法院是否作出有罪判決作為公訴正確與否的標準。公訴考核應從客觀公正的角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從案件本身的證據情況正確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并根據證據的變化情況作出撤回起訴或者變更起訴的決定。
[參考文獻]
[1]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56.
[2]龍宗智.論我國的公訴制度[J].人民檢察,2010(19):5.
[3]朱孝清.檢察官客觀公正義務及其在中國的發展完善[J].人民檢察,2009(10):5.
中圖分類號:D925.2;D9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80-01
作者簡介:劉田田(1991-),女,河南許昌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