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武漢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湖北 武漢 471000)
淺析體態律動在高校合唱實訓中的應用
李 華
(武漢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湖北 武漢 471000)
合唱實訓與聲樂、器樂表演教學一樣,同屬于音樂技能課程,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怎樣借助瑞士音樂家、教育家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學,使合唱實訓課變得生動、吸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質量,是高校教師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體態律動;合唱實訓
合唱實訓教學已經在高校音樂專業基礎教學中,形成了相對完整的一套教學體系,教學強調技術性,但是訓練相對比較枯燥。在教學模式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去嘗試加入不同的教學理念,不能再一味地沿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個更加豐富的、更加全面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喜歡合唱實訓這門課程。而在合唱實訓課程中,引入達爾克羅茲教學法中的體態律動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達爾克羅茲
達爾克羅茲(1865-1950年),瑞士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對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
(二)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的形成
1892年,日內瓦音樂學院的達爾克羅茲教授,在日常教學中發現以往的音樂教學不符合音樂的本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而創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音樂教學體系。
(三)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的主要教學內容
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的主要教學內容為:
1.體態律動(Eurhythmics)
2.視唱練耳(Solfege)
3.即興創作(Improvisation)
在此教育體系中,最具特點、也是最著名的一個部分就是體態律動,這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的精髓。
(一)體態律動
“體態律動”教學理論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中影響力最大、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達爾克羅茲教授首創的。此教育理論主要是指,把“身體的動作”與“節奏”結合起來,用身體的不同的有韻律的動作來表達音樂,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表現力,發展學生的音樂節奏與節拍感,同時達到對學生身體協調性訓練。“體態律動”這一教學理論,已被歐洲廣泛應用于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中,但在我國還是一個新興的教學理論。自21世紀以來,體態律動教學理論一直在我國發展,但是卻進展緩慢,如何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推動此教學理論的發展,具有探討和研究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二)體態律動的基本內容
體態律動是在聽音樂的同時,通過身體律動來表現音樂,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和認知音樂。達爾克羅茲在談到體態律動與健美體操、舞蹈的區別時,強調指出:體態律動的訓練不是模仿動作,它不注重身體姿態或外表形式,而是要將表現音樂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我們的身心。要發展對音響節奏和身體節奏的通感,要達到能用我們的官能直接反應情感。體態律動的基本內容包括:肌肉放松和呼吸訓練,拍子的穩定和強弱拍的掌握,節拍的記憶訓練,迅速轉換節奏的練習等22個基本練習項目。其中,節奏訓練是體態律動教學的中心內容。
合唱實訓是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合唱實訓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自高校改革以來,合唱實訓課程逐步被人們所重視,探討合唱實訓課程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加強對合唱實訓課程的研究,科學改革合唱實訓課程是高校音樂教學的必然選擇。體態律動對于合唱實訓教學非常適合,如果科學的引入此教學方法,對于高校合唱實訓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在體態律動的基本內容中,能夠適用于合唱實訓的基本訓練項目為:放松和呼吸練習、節拍和節奏的練習。
(一)放松和呼吸練習
放松和呼吸練習,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驗身體上的自然松弛狀態,并在保持此狀態的基礎上進行呼吸訓練。放松是合唱的最基本的演唱狀態,過于緊張的姿勢會影響學生演唱時候的呼吸,以及情感的表現。但是放松并不代表身體的松懈,正確的演唱姿勢還是必須要保持,以提供學生正確的呼吸方式。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圍成圓圈站立,保持合唱的正確站立姿勢,藝術指導老師彈奏一段優美緩慢的音樂,學生隨著音樂進行呼吸,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在單純呼吸訓練時,學生跟隨音樂自然吸氣,不聳肩,不出聲,呼氣吸氣要緩慢,保持均勻的力度。此訓練可以閉上眼睛,能夠讓學生認真仔細的體會此過程。在多聲部呼吸訓練時,學生應體會循環換氣,在保證正常換氣的基礎上,注意指揮的手勢,以及同聲部換氣時的配合,確保氣息的連貫性。
(二)節拍和節奏練習
在音樂中,節奏是為音樂服務的,節奏就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節拍和節奏的練習,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在合唱作品中,不同聲部之間,出現不同重音以及不同節奏型時的相互融合,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協調,互相配合的能力。在訓練節拍時,可以用簡單的動作代表節拍中的強弱規律,比如4/4拍:第一拍強拍時拍手,第二拍弱拍時雙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次強拍時拍腿,第四拍時與第二拍相同。教師給出節奏型,學生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在不同聲部節奏訓練時,教師可以給每個聲部一個節奏型片段,學生進行動作表現,根據教師的指揮手勢進行動作的開始與停止,做到同聲部的同進同出。
高校合唱實訓是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此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之后,怎么樣科學的改革合唱實訓課程,成為教師們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達爾克羅茲教學體系在我國音樂教學中的研究和運用屬于一個探索階段,將此體系中的體態律動教學法運用到合唱實訓課程當中,是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是順應課程發展需要的。如何把這一先進的教育模式運用到合唱實訓課程教學中,并探索出適合我國高校音樂專業合唱實訓課程的教育模式,使此課程得到科學的改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1]廖夏琳.體態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撫州師專學報,2003(06).
[2]莫妮.體態律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0(09).
[3]張沙沙.體態律動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1.
[4]董明倩.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體態律動”應用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李華(1986—),女,武漢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表演、藝術指導、合唱訓練。